工作的地方并不是很远,之所以没有频繁回家,那是因为他也有他的追求,并非每一个假日都要与别人分享,无论别人是有怎样的期待。
见到妈妈的次数要多一些,因为她就在这座城市,他觉得妈妈比爸爸更有钱,直到现在也是这种感觉。虽然见得多,但双方都不是完全明智的人,大小纷吵足以抵消多余的见面、无关的陪伴。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他刚刚升入初中,对未来还保留着那么一点点的跃跃欲试,而这初试可以命名为“若为自由故”。
自由是个好东西,前辈因此而丧命,依然前赴后继,对于他而言,自由当然没有这么大的风险,所以他更需要尝试。越来越多的尝试在不断地消耗着双方的明智,一个又一个错误的判断使这残存的期待也岌岌可危。分明是至亲至近之人,却不如学校里的同学来的亲切,真是奇怪,他是上了初中之后才有这个想法的,在那之前,他断然不会把这二者用来比较。
他努力回想以往的错误以寻求转机,是从哪一次纷争开始才使得隔阂越来越宽阔,是因为难以听懂英语单词而被责怪的那一次吗?那恐怕不是一次,但是他对此的印象并不很多,已经分不清哪一次最为猛烈。又或者是因为挑食惹爷爷奶奶生气吗?那也不像。总不能是因为做自己的事情而忽略他们所以被报复了吧?不可能。那看来是因为沉迷游戏?不,也不是,因为现在没有沉迷游戏了。哪一次呢?哪一次都不像啊,因为这都是小事,都是可以被父母之名容忍的小事,只要这个称呼还在,那这些小事就无关紧要。
难道是发生了什么违背亲子界限的事吗?是对他们的怀疑吗?是对他们的否认吗?是对他们生活态度的嫌弃吗?是对他们待人方式的不认同吗?那不对呀,不应该这么小气吧?他开始思考那种无私的爱,他觉得这种无私的爱似乎还不如后面那两位同学都互相关心,因为他们的关心先相识在相知,而父母的无私依赖于血脉,虽然更为耐心,更为长久,更有价值,贡献更多,但是,也不能算是无私吧?不过后面那两个人肯定也不是无私,到底该怎么形容呢?他陷入了深深的疑惑,这是很哲学的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事实上是存在正确答案的。
上一次见到爸爸妈妈是什么时候?是暑假吧?具体从哪一天开始呢?不太清楚了。什么时候结束的呢?不太确定,但他记得结束的那一日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更多的回忆也不能带来一丝一毫的挽回,不过,在回忆的过程中却是能挽回他自己,挽回那些属于他的悲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