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会把对自己“有利”的事说成白的,对自己“有害”的事说成黑的,把许多人认为的对的事说成白的,把许多人认为的错的事说成黑的。
前者是一个人得出来的结论,后者是许多人得出来的结论。不客观地说,后者的结论比前者更接近事实。客观地讲,前者的结论比后者更容易接受。
无论自己的结论与别人的结论差距有多大,甚至截然相反,但至少得承认善与恶是有永恒不变的衡量标准的,哪怕无人看见、无人认同,它也是存在的,也是正确的。
善恶有边界,人们的所作所行有边界,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要遵守一种生活方式。
一个人的衡量标准可以适用于所有他遇到的人,但一个人对待人的方式的适用范围远远没有这么大。
以真言与谎言为例,面对敌人时,人们可以使用谎言、使用欺骗、使用伪装,这都无可厚非。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超越本能,那就不正常了。
面对朋友时,是否有必要使用谎言?仍旧从趋利避害的角度看,使用谎言,人们避开了哪些害?避开了指责、嫌弃?人们得到了哪些利?一时的心安?
被指责、被嫌弃,换来的是长久的心安。一时的心安,换来的是长久的心惊胆战。人们有无数个说谎的理由,但谎言不会改变事实。
做出选择,那就要分黑白,但有时人们可以不做选择,什么都不做,旁观就好。就如同在真言和谎言之间,选择沉默。旁观和沉默不一定对,但如果做出错误的选择,结果形成,那就真的错了。
反驳一句错误的话,很容易,给出一种相对正确的解决办法,是少数人才能做到的事。崔匀清听到了慕正光的解决办法,她知道这场对决,她彻底输了,该送他出去了。
崔匀清想把慕正光先送到过渡世界,再送回现实世界,但遗憾世界的崩塌速度远远超过了她的预料。她伸出手,遗憾之力却没有发出。
崔匀清失控了?她只是同时把两个二阶中古者拉进遗憾世界,也会失控?杨树雨暂时不想计较崔匀清失控的原因,目前有一个更大的难题在等着她。
慕正光的思维即将回到现实世界,若是不经过过渡世界的中转,他带着记忆回去了,婚礼现场极有可能变成战场。这片战场上有太多普通人,若是不小心误伤,而后星主也加入战场,胜负就很难说了。
杨树雨匆匆忙忙地接管了遗憾世界,但她还没来得及做什么事,就见这世界消失,慕正光的思维已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