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对上古者有效。上古者可以调用大量人力物力寻找特殊的渐近线,控制心灵、控制情感。在渐近线面前,人与人的爱、恨、依恋、厌恶,都另有定义,都清晰可见,都可准确衡量,都可轻易抹去。
退一步讲,即便受到了伤害,只要找一个能清除记忆的人,把往事删除,伤害也会跟着往事一起消失吧?就算留下了什么“不可治愈”的伤,也无非是再找一条厉害的渐近线就能解决的事。
换言之,孟上荣说的理由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两个理由对上古者而言不成立。孟上荣有能力做到万无一失,在万无一失的情况下,他不邀请我和赵妤曦,绝不是因为这些微不足道的伤害,他所说的伤害,一定是些更阴暗、更见不得人的东西。
“孟上荣院长,我多问一个问题吧,心灵和情感上的伤害会让上古者的渐近线、渐近率发生改变吗?”
正确答案是“不会”,倘若乐园里发生了这种事,其他上古者肯定不敢来了。但如果他回答“不会”,赵妤曦就会继续追问为什么不邀请她。如果他回答“会”,这跟回答不会效果是一样的,因为,赵妤曦能分清真话和假话。假如他不回答呢?赵妤曦会怎么想?赵妤曦的答案是“会”还是“不会”?
孟上荣回了她四个字:“无可奉告。”
从一开始,赵妤曦就在明知故问。她问许多问题,不是为了得到答案,而是了解孟上荣的底线。她曾见到乐园,仅这一眼,她便想让孟上荣从人间消失。下次见到形如金火的人,或许可以跟她商量商量这件事。
顾庭昼在推测被孟上荣遮掩的答案:他的答案到底是“会”还是“不会”?如果是“不会”,他确实有避而不答的理由。他回答“不会”,我会追问,直到下一个“无可奉告”。如果答案是“会”,他也有避而不答的理由。若是乐园里发生了这样的事,还有上古者敢去吗?人们可以为了享乐舍弃一些东西,但为了享乐而舍弃自己上古者的身份、能力,这就太愚蠢,太反常了。
“无可奉告就无可奉告吧,不说这些事了,大家吃饭。”组一下转动转盘,夹了一块熊掌,也给顾庭昼夹了一块熊掌,“这种珍稀食材在别的地方可不好找,你多吃一点。”
沉重的话题告一段落,孟上荣脸上显出笑意:“赵院长的眼神真厉害,我让人把熊掌加工成这样,你也能看得出来。”
并不是每一个上古者都能心安理得地把像熊掌的熊掌吃下去,但如果不告诉他们这是熊掌,或者把熊掌做得很不像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