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岂不更“冤枉”?
22:10,晚自习结束,徐萦则拎着黑色帆布包走进高二(19)班。
“你也串班了?”这话刚一出口慕正光就感到不对劲:你的班主任肯定也说了报名的事,所以你才来找我,我这么问纯属多余。就算你不来找我,我也会去找你。只是,你来找我,会不会不太方便?你串班时面临的阻力远大于我。
徐萦则站到慕正光旁边:“对,我串班了。这里人多,我们换个地方说话。”
慕正光答道:“好,我收拾一下作业。”
“嗯。”
两人出了教室,边走边聊天。
徐萦则说:“十月份才到初赛,还有一个多月,可以报名。”
慕正光很不放心:“不会出意外吧?”
徐萦则思路清晰,娓娓道来:“报名后不一定要参赛,但不报名一定不能参赛。即便到时候我们都没有渐近线,只要弃赛就行了。我报了建模大赛。”
慕正光更不放心了:“偏向武力战斗的?会不会太冒险?”
“不会。如果我不到近古,我就不参赛了,等下一届比赛。”
“有道理。我也参赛。谢啦。”
“不谢。主动权在你自己。报名持续十天,时间还长。但有一点先说好,这可不是让你看到一线‘希望’。”
徐萦则的等待是相对积极的等待,慕正光的等待是相对消极的等待,态度不同,但都是“等待”,而不是“急躁”。
因此,慕正光很容易就弄明白了徐萦则的意思:“嗯。你那边如何?”
“不如何,和以前一样,还是没有渐近线。”
“以后应该会有吧?”
会和不会,尚未可知。不过,此时此刻,何须为以后的事顾虑?何须为我们无能为力的事顾虑?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人的顾虑于事无补。但是,有一件事是我们能做到的。眼看即将到操场门口,徐萦则拂过铁栅栏:“走吧,去里面转两圈。”
“好。”
秋夜,操场上散步的人很多,他们用手机自带的手电筒照明,灯光传出很远,朦朦胧胧,像飞烁的萤火虫。
在摇曳的灯光中,两人同行,两圈走过,不言不语,无忧无虑。
慕正光和徐萦则互相珍视,且都有相对平和的人生态度,所以这种简单的陪伴才能发挥出消除忧虑的作用。朋友之间的相处不一定要做到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