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给了恭伯父照管,不知抄家之后,这些田地如何处置?”兄长问三叔公。
“道理上说,自是也被官府没收了。”三叔公道,“不过你恭伯父不知使了什么法子,这些年,佃户照样在,租子照样收,不曾因为官府抄家耽误过。”
我和兄长皆是诧异。
“如此说来,恭伯父难道是自己出钱从官府手中赎买了?”他问。
“恭郎那般抠门的人,哪里舍得出那样大一笔钱。”有人嗤之以鼻,“那可是二百余亩的上好田土,没有一千贯钱哪里拿得下来?一个六品官,年俸还不到五十贯,他少说也得生两百个做官的儿子才能把这些钱攒够。”
周围人都笑了起来。
兄长也笑了笑,颔首道:“如此,我都知晓了。多谢诸位长辈解惑。”
三叔公看着兄长,道:“谚郎,你方才说的是真的?要搬到这老宅里住?”
“正是。”兄长道,“这老宅荒废了可惜,城中喧闹,侄孙想带着庶母和弟妹们住到这老宅里,正好也将这里拾掇拾掇。”
三叔公看着他,少顷,笑了笑:“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