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若我没什么可给他的,这婚事便是危如累卵。宫中的事,兄长是明白的。天子婚娶,向来全是权衡,无人凭喜好而为。我从前曾问过他,当下的他,如何为十年之后的他抉择?如今也是一样。当下的他,若是为了旧情而娶我,那么十年后,旧情淡了,又有那无论家世性情都比我更适合做太上皇后的人,该如何处置我?”
兄长苦笑。
“阿黛,你从前总是想做什么做什么,不会有这许多心思。”
“凡事多想三步,这是兄长和父亲教我的。”我说,“纵然他对我有几分旧情,他能有今日,便绝非感情用事之人。兄长可曾想过,他娶我,恰恰是因为我一无所有,且知根知底?太上皇以兵权立足,向来对宫中和朝中不假辞色。无论太后和圣上那边,还是董裕那边,都揪着他的婚事不放,为何?那是因为他们尽管目的不一,却都想一步一步掘开他的墙角。这婚姻之事,便是上好的由头。太上皇哪边也不想理会,却又不得不应付,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最无害的人来成婚。”
兄长沉吟。
他脸上并无诧异之色。这些,我能想到,他自然不会想不到。
“那么你打算怎么做?”他缓缓道。
“三年为期。”我说,“无论他初衷如何,他尽可用我挡上三年。我当上了太上皇后,兄长成了国舅,郑国公府的爵位也能回来。以他当下的势头,三年之后,他必已经有所作为。到那时,我自会病亡,绝无阻碍。这婚事,大家可各取所需,无人会因不得已而受损。”
兄长看着我,目光中的惊异,好一会才稍稍平复。
“你何苦如此。”他摇头,“你觉得子烨会愿意?”
“婚姻大事,关系终身。他是太上皇,更关乎天下,怎可不思虑万全?”我说,“在尘埃落定之前,将一切说开,若不愿意便可及早回头,岂非大善?正是因为他帮过我许多,我才不愿与他糊里糊涂成婚。这些,兄长以为不妥么?”
兄长没答话。
良久,他叹一口气,苦笑。
“阿黛,”他缓缓道,“我从前总劝你教你做人做事当着眼利弊,不可意气用事。如今,你事事只以利弊为准,近乎冷酷,我倒不知是对是错了。”
我沉默片刻,道:“可这世间,最大的道理便是利弊。不以之为首要的人,是要遭报应的,不是么?”
兄长没有纠缠,忽而道:“这三年之中,你还有别的事要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