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当初理学逼迫太上皇惩罚皇子和驸马,太上皇容忍并照办了?
是他老人家怕了吗?
不是,是他老人家知道,百官说的是对的。
即便是他自己的亲骨肉,也忍痛惩罚了。
就是为了还百姓一个公道。
所以,太上皇并不是逼迫着这么做的,而是他自己想这么做。
只不过理学派那些官吏沽名钓誉,将这个功劳揽在了自己身上。
现在处理孔家,就是最好的例子。
孔家可是圣人之家,对他们的犯罪行为,太上皇依然要求秉公执法。
反而是之前咄咄逼人,以道义自居的理学派官吏,拖拖拉拉到现在都没个结果。
通过这件事情就可以证明。
真正心怀天下的,是太上皇他老人家。
理学和理学官吏,不过是伪君子罢了。
这篇文章一出,那可真的是啪啪打脸。
很多官吏受不了这委屈,要求太上皇严惩方孝孺。
然后,他们自己就被严惩了。
反倒是刘敩、赵叔才这些理学领袖,全都选择了三缄其口。
如果说影响力最大的,还要属最后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讲的是,有很多儒生无视孔家的恶行,竟然不顾朝廷禁令前往曲阜试图营救罪犯。
这就是你们所谓的道义?
你们到底是在追求道义,还是在追求权力?
在民间,这篇文章坐实了理学派伪君子的标签。
原本很多迟疑的人,也终于认同了这个道理。
有人或许会说了,这就相信了?也太无脑了吧。
然而这才是符合传播学规则的。
传播学最大的规则是什么?
两个词概括,简单、肯定。
简单就是,传播的东西必须简单易懂。
肯定就是,话语不能模棱两可,必须铁口直断,事情就是这样的如何如何。
越是这样的话,传播的就越快,范围就越广。
辟谣的话为何没人听?
因为太复杂了,不利于传播。
现在也是类似的道理,理学肯定有其长处,理学派好人也非常多。
可你要是给百姓解释这个道理,他们听不听得懂且不说,主要是不爱听。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见月明 作品《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第465章 杀戮,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