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说道:“确实如此,这殷薯浑身上下都是宝啊。”
朱元璋看着不大的地块,忽然叹道:
“就是数量太少了,靠这样育苗,不知道何时才能普及天下。”
陈景恪这才停下筷子,笑道:
“加快育苗的方法也不是没有,就是成本有点高。”
朱元璋惊喜的道:“你有办法?快说。”
陈景恪说道:“您老忘了温房了吗。”
“这些秧藤就是现成的苗,剪下来移栽到温房,冬天也能生长。”
朱元璋一拍脑门:“哎呀,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东西给忘记了。”
“快快快,把所有温房里的菜都铲掉,全都给咱种成殷薯。”
“再命工部立即兴建新的温房。”
马娘娘没好气的道:“你看你一惊一乍的,和毛孩子一样。”
“温房里的菜铲掉冬天吃什么?全都吃咸菜吗?”
“再说了,就这么点秧藤,又能移栽多少。”
“让工部加紧修建新温房就可以了。”
老朱也冷静了下来,笑道:“哎,还是妹子你说的对。”
然后下令,工部修建温房,以种植殷薯。
所谓温房就是前世的大棚种植,中国早就有的技术。
陈景恪弄出玻璃之后,就用玻璃造了一批温房,满足皇宫使用。
还能在冬天时不时的赏赐给群臣一些。
大冬天能吃到新鲜蔬菜,对朝廷权贵来说也是不容易的,更何况还有圣眷在里面。
所以皇宫里的蔬菜,不少人盯着呢。
也因此,宫里的工匠在这方面的技术,是非常成熟的。
接到命令后,工部很快就在皇庄修了新的温房。
然后在尽量不影响殷薯长势的情况下,进行了剪藤扦插。
最后又给弄了两亩地的殷薯出来。
不过老朱大部分精力,依然放在了宫里的这半分地上。
毕竟这是最初的试验田,殷薯产量多少还需要它来证实。
时间一天天过去,很快就进入了十一月份。
红薯终于进入了收割时刻。
即便还没有开挖,大家也已经从高高隆起的根部,判断出产量不会低。
现在的问题就是,能有多高。
老朱特意邀请了满朝文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见月明 作品《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第432章 学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