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就来了,司法官依法判决的结果,和儒家纲理伦常有所冲突怎么办?
就古代那种粗糙的法律,出现这种情况,实在太正常不过了。
以往出现这种情况,大理寺会将案件打回去,重新判就可以了。
即便双方有不同意见,那也是内部矛盾,商量着来就行了。
但现在司法独立,总能碰到几个愣头青。
我就是要依法判,你打回来我也不改。
事情就僵住了。
大理寺这边想的是,胳膊扭不过大腿,你不听我的,我找机会把你换了。
事情自然就解决了。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李善长复出了。
这些故意积压的案件,就成了他们懒政的证据。
朱元璋直接给出了处理结果:既然伱们想偷懒,那就干脆别做官了,回家想怎么歇着都行。
不过在罢官之前,先让锦衣卫调查一下。
底子干净的才有资格退休,底子不干净的去诏狱走一遭吧。
于是大理寺也空了出来。
李善长立即从司法官系统里,选拔了部分人进入大理寺填补空缺。
和计官群体主动追求掌控户部不同,司法官群体其实并没有独立出去的想法。
对于这份烫手的山芋,他们并不想要,至少大多数人不想要。
但形势不由人,朝廷逼着他们独立,这烫手的山芋不接都不行。
但仅凭这些,依然不足以让司法真正独立。
虽然朝廷一直在喊着司法独立,不受外力干预。
“然而正如陛下所说,儒家对这些衙门的掌控时间太久。”
“不是朝廷喊几句话,任命几个官员就能解决的。”
“它需要一种独立的思想来支撑,才能做的到。”
朱元璋一脸疑惑,什么玩意儿?还需要什么思想?
朱标若有所思的道:“你之前想要借助司法体系复兴法家,就是为此是吗?”
李善长还是第一次听说此事,换成以前他肯定直接怼过去了。
你小子知不知道什么叫法家?
虽然法家也带个法字,可和司法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但经历这么多,他也学会了收敛脾气。
所以用略微缓和的语气提醒道:“法家思想很庞大,不弱于儒家。”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见月明 作品《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第313章 赶鸭子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