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明末大凌河之役中的长山之战,能力平平的奖励宋伟率领本部车营在被清军以数倍兵力优势及火器优势围攻的情形下,仍然能依托车营与清军激战半日,给清军造成相当损失之后才被击溃。
如果不是原本与宋伟车营一同派往增援大凌河的吴襄拒绝配合指挥协调,带着数千骑兵弃战逃跑,使得宋伟部侧翼完全暴露给清军,那或许宋伟能有更多时间完善车营布防,能抵挡更久的时间。
蒙古人没有火器优势,因此训练有素的车营搭配中庸的将领,完全能挡住他们数日乃至十数日的时间。
当然,这一办法只能适用北方,到了南方就不好使了,因此对于南方作战,朱高煦也有对应的办法,女真八卫也同样将其加入了基础训练之中。
站在校台上,朱高煦身后跟着塔失、尼玛察、多尔和齐等十余位女真将领。
不过现在不能称呼他们以前的名字了,因为自从他们封爵后,他们便得到了赐姓。
李失、李察、李齐、李赤等姓名成为了他们现在的名字。
“现在八卫有多少兵马?”
朱高煦看着几乎占满整个广场的女真兵马,转头询问了一声众人。
作为节制八卫的人,李失站出来作揖:“回殿下,八卫合计有四万人,每卫五千,此外渤海的在京听操骑兵则是七千。”
“四万人都有乘马吗?”朱高煦询问,他最在意的还是军队的机动性。
“缺乘马一万三千余匹,不过渤海那边辽国公(孟章)写过信,说顶多两年就能补齐。”
李失回答过后,朱高煦也下场亲自检查了女真八卫的训练情况。
他十分担心女真八卫受不了南京的花花世界,不过事实证明他的担心是多余的。
女真八卫的训练并没有因为扫盲班的学习而落下,反而在学习过后变得更为团结且明事理了。
当然,这一切还是得归功于朱高煦对在京上直兵马的要求。
为了防止上直在京兵马堕落,朱高煦给出的上直定额是十六卫与两骑。
十六卫中女真八卫占据一半,剩余则是整编过后的燕府与旧上直混合八卫。
两骑就是在京听操的燕赵精骑,与在京听操的渤海精骑。
在京兵马的编制有十万,但实际却只有九万七千,其中马步兵八万,骑兵一万七千。
在京兵马的编制是固定,采取末位淘汰制,哪一卫的兵马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