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朱高煦算是体会到了游牧民族的快乐,一路南下一路去,只有越打越富裕的说法,没有越打越穷的说法。
一百里道路在渤海军的赶路下,开拔第二日的午后他们便抵达了铁岭北部。
从北往南,铁岭西边倚靠辽河,城北倚靠柴河,可以说从北往南打的话,必须要面对柴河这天然工事。
十四世纪末的铁岭人口并不算多,不过只有五千多人,而军屯田与余田相加也不过四万余亩。
如今因为战事,柴河以北的作物被吴高焚毁,渡口也被吴高摧毁。
他率领三万六千余大军在柴河以南驻守,背靠铁岭城。
当朱高煦率军抵达柴河北岸,他当即便让王义率军扎营,自己带着陈昶等人策马来到柴河北岸,从怀里拿出了一个长筒状的东西。
不止是他,陈昶等人也纷纷取出这东西,拉开之后开始打量柴河南岸。
单筒望远镜,这是朱高煦让王元等人制作的物件,尽管吉林城没有人力物力制造玻璃大棚,但制作望远镜还是比较容易的。
虽然看的不如后世清楚,但起码能用。
在朱高煦的观测下,吴高为铁岭设计的防守工事被他一览眼底。
当鹿角木和河滩上的铁蒺藜出现的时候,朱高煦就知道朱棣为什么头痛吴高了。
“铁蒺藜后是鹿角木,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还有陷马坑,拒马枪、护城壕、牛马墙……”
这些布置,朱高煦光说都要说半天,而吴高居然能在短短五天不到的时间将其全部弄出来,显然这是做好了死守的打算。
渤海锐卒不善守,只擅攻,不过他们擅长的是平原、山地进攻,至于攻城并不在他们的字典里。
从吉林起家到现在,渤海军就没有遇到过攻城战,因此他们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打这一仗。
倒是朱高煦用望远镜测量了双方位置与城墙位置,随后才转头对人群之中的孟章交代:“调神机三营的火炮与炮兵去东南边的矮丘列阵!”
“遵命!”听到自己率先动手,孟章激动作揖,策马离去。
在他离去后,朱高煦也带着一脸疑惑的指挥使们往西边的那座不知名山丘走去,准备在那里炮击吴高。
除了朱高煦与徐晟,众人皆不知道朱高煦为什么要调孟章所部的神机三营。
只有朱高煦与徐晟、孟章知道,神机三营才是他们敢于南下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