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即便去年洪武三十年,大明文官也不过才六千余人,武官则是稍多,但也只有三万人。
大明有州、县、卫所一千六百余处,有编制的文武官员平均下来才每处二十余人,并不算多。
如果只算州县和文官,那基本每个州县只有官员六人,而这一情况下,哪怕加上全国三万八千多人的胥吏,每县能分到的也不过官吏三十几人罢了。
对于平均下来基本五万余人口的一个县来说,只有三十几名官吏的衙门,可以说只能维持日常运转。
因此在洪武年间统计全国耕地时,常有武官及卫所官兵的身影出现。
就这样的情况下,朱允炆还在削减官吏数量,朱棣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小子在干嘛?胡来吗?”
看着手上的那一份份《邸报》,坐在燕王府存心殿内的朱棣将手中《邸报》摔在了地上,散落一地。
坐在他一旁的姚广孝看着那些《邸报》内容,心底对于朱高煦所说的那些话更是多相信了几分。
“你只是藩王,这天下是他的,伱不用如此生气。”
坐在朱棣一旁的徐氏安抚起了他,尽管她也知道自家这个侄子的新政有许多不切实际,可他们一家说到底只是藩王,不应该过多干涉政事。
“你看看他都干了些什么,俺爹知道了非得气死!”
朱棣踢了踢地上的《邸报》,十分气恼。
他承认洪武治国时期遗留了许多弊端,也承认朱允炆的新政解决了一些,可朱允炆的新政多少有点矫枉过正了。
洪武年间严刑峻法,他宽松刑法没有错,可不应该裁撤那么多监督百官的御史与官员,这只会让百官们心存侥幸,继而肆无忌惮的盘剥百姓。
另外就江浙赋税沉重的问题,自家父亲与自家老二不是已经想出了“以钞抵税”的办法了吗?
怎么现在又要“以钞抵税”,又要“蠲免赋税”。
想到这里,朱棣又捡起了那份朱允炆对江南一带的赋税政策。
他看着朱允炆对江浙苏松的赋税蠲免,心里十分不是滋味。
真的按照朱允炆的这条路线去走,那么朝廷收上来的钱粮肯定会减少,届时如果寻不到新的财源,地方上就会出现大问题。
“不看了!看了也是麻烦!”
丢下那《邸报》,朱棣气冲冲的走出了存心殿,徐氏见状也跟了上去,想要好好安抚自己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