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得看得这小子把赚来的钱投入到什么地方才会选择生气或高兴。
他继续往下看去,看到了傅让等人抵达吉林城,而后吉林城开始免费教授兵卒、孩童读书,全城平民参与开荒运动,修建河渠,发现煤矿、铁矿并进行开采。
可以说,在朱高煦的治理中,吉林城不像是一个郡王的封地,反而过得有些原始和淳朴。
当然,朱元璋很清楚,吉林城的军户能活得这样舒坦,是因为朱高煦免除了他们的赋税,并愿意拿出府库中的粮食给他们均分。
不仅如此,辽东都司那边还给朱高煦运输了足够吉林城军户躺平的粮食。
当下的情况,就是朱高煦用他的王府府库来养兵,用辽东都司的粮食来养民。
他不压榨百姓,而是选择用工换粮。
他将军屯田的粮食大头给了百姓们,自己只拿了小头。
尽管这么做,他自己无法享受到身为一个郡王该有的待遇,但他却乐在其中。
不仅如此,朱元璋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记录这些事情的锦衣卫在记录的过程中有些高兴,因为他的字里行间在越来越顺畅。
他笔下的情报,从一开始的公事公办,到后来的沉浸其中……
看到这里,朱元璋算是明白为什么武官要把这奏疏交给自己了。
“任由这小子这样下去,恐怕你派去的那十几个锦衣卫用不了多久就不打自招了……”
朱元璋合上了奏疏,同时瞥了一眼武官。
对此,武官也只能低下头:“臣没想到他们如此经受不住诱惑……”
“诱惑?”朱元璋往前探了身子:“渤海王诱惑他们什么了?”
“这……自然是军饷和……”武官想要说些什么东西,可话到嘴边却说不出来。
若说军饷,朱高煦给麾下兵卒开的年俸确实很高,但却还是比不上锦衣卫给这些人的俸禄。
武官不知道说什么是因为他发现朱高煦除了军饷后,似乎真的没有给过这些锦衣卫什么东西。
可即便如此,这些锦衣卫却还是在不知不觉中为朱高煦说尽了好话。
“陛下,臣这就将他们调回。”武官说不出来,只能跪下叩首。
“调回作甚……”朱元璋将奏疏放在了一旁的桌上:“调回他们,那小子不就知道监视他的人是谁了吗?”
“更何况,他能以这样的手段收服你派去的这些人,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