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一些岛屿上堆积如山的鸟粪?”
“鸟粪?”听到朱高煦的询问,杨展愣了愣,不过他很快想到了自己从福建前往广东时见到的一些海岛,因此笑着道:“自然有。”
“沿海有些疍户,因为无法上岸工作耕田,因此还会前往海上挖掘这些海岛上的鸟粪,贩卖与沿海的农户。”
“不过他们的船太小,有的时候遭遇风暴,便会船毁人亡,我在追击倭寇的时候,还救了几个疍户,让当地的官府给他们上户籍。”
杨展说着自己的所见所闻,而朱高煦也听到了疍户这个熟悉的词。
不过疍户的事情可以先放一边,他更在意鸟粪的事情。
朱高煦并不懂怎么制作肥料,但他前世看过不少岛国靠海岛鸟粪发家致富的新闻,为此他还特意去搜了搜。
鸟作为卵生动物的一种,在陆地上有很多的天敌。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鸟类不得不远离大陆,飞往偏远的海岛生活。经过了亿万年的迁徙,这些海岛几乎成为了鸟岛,地表覆盖着一层层的鸟粪。
由于海岛的环境,因此这些鸟粪很难分解,所以可以在长年累月中保留下来。
这些鸟粪,除了含磷比较丰富外,含氮也较多,可以说是天然的氮质肥料,无须沤肥就可直接施用。
从宋代开始,沿海的渔民就会开采海岛上的一些鸟粪来给农作物施肥,后来发现的人越来越多,近海就很难寻觅到优质的鸟粪了。
不过,近海虽然不行,但是远海却还有许多鸟粪。
就朱高煦自己所知的鸟粪岛屿中,便有东沙、西沙、南沙等群岛。
虽然不及太平洋和南大西洋的海岛鸟粪丰富,但也足够使用开采。
就拿西沙之中的西沙东岛来说,二战时日本只是几年时间就掠夺了二十多万吨天然的砱肥,将其运回本土,满足了日本肥料的部分缺口。
到了后世五十年代,依靠人力,广东一个公司也凭借五百多人上岛开采砱肥,巅峰时年产量达到好几万吨,完全是露天手工开采。
朱高煦记得这些海岛的天然肥料,直到后世都一直没有开采完,每个十年一座岛就能堆积起超过五厘米的天然肥料。
这些肥料如果能够形成产业链,那完全可以作用在大明的农业上。
以五十年代手工开采,都能从南海开采回几十万吨各类天然肥料的产量来看,只要操作得当,朱高煦也能从南海获得不少于五十年代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