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车队出现在道路尽头。
闻讯赶来的襄城百姓肃穆而立,静静看着。
最先传来的是鼓吹声。
前排是八名军中吹角手,鼓着腮帮子用力吹奏。
角声苍凉,带着些许哀思。
后排是七名鼓手、一名排箫手。
鼓声轻缓,不疾不徐,箫音哀婉,似乎在引导着亡魂追随他们前行。
走了一段后,鼓吹手一停,由百余名梁县武学生组成的挽歌郎齐声轻唱——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
“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稍踟蹰。”
边走边唱,其神哀也,其声悲也。
挽歌郎之后,是一辆妆点过的栈车。
栈车上饰以白布帷幔,内置草席,裹着尸骸。
有人立于车上,自栈车左服宾奠币而出。
第一辆栈车驶过后,后面是第二辆、第三辆
栈车左右,则是大队缟素军士。
兵戈在阳光下照耀的熠熠生辉,为这场葬礼额外增添了许多肃杀意味。
送葬队伍经过百姓聚集的区段时,人人肃穆,甚至隐有哭声传出。
哭完后,又看着队伍中担任吉凶导从的邵勋、卢志、羊曼、庾亮、吴前、毛二等一干人,纷纷拜倒于地。
车队辚辚而行,很快越过人群,靠近了目的地:一处荒芜的土塬。
人群陆续起身。
有人叹息道:“昔年武帝崩,亦不过百二十挽歌郎。今鲁阳侯亲自主持,官员将士数千人会葬拜送,鼓角横吹,奠祭于路,悲号满野。罹难军民死后之哀荣,尽矣。”
“汉魏故事,大丧及大臣之丧,执绋者挽歌。”又有人说道:“黔首苍头,何时有此哀荣?”
“余今年四十矣。昔年共游一途、共处一室、共宴一厅之人,或死于非命,或南渡吴地,举目四望,索然已尽。”还有人叹道:“不知我死后,会不会有人来送葬。还是曝尸于野,任鸟兽啃噬?”
说罢,已是潸然泪下。
“鲁阳侯在,君何忧也?”有人劝道。
“南渡之人多矣,留下来的却也不少。鲁阳侯数救洛阳,屡破贼人,定能保得一方安宁。”
“板荡之秋,鼎沸之际,或有神人出。引领苍生,救苦救难。只要鲁阳侯不弃我等南渡,保他又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