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英国自然不希望东非和美国在远东地区更进一步,获取更大的利益,所以还不如便宜日本这个远东国家的一员。
而且英国本身对日本的影响力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让英国认为自己可以拿捏日本。
而现实情况则是,日本或许内心对英国人不服,但是也确实需要借助英国的力量来应对东非和美国,尤其是美国的压力。
现阶段,英国和日本可以说各取所需,狼狈为奸,在东非和美国这两个大敌存在的情况下,是可以“团结”在一起的。
而大卫首相的承诺也让加藤友三郎内心一喜,这说明英国是支持日本的。这一点很重要,毕竟从综合实力上来说英国依旧是世界第一强国。
而且,日本本身参与这次会议就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地位,在座的国家中,除了东非这种“串子”以外,全部都是白人。
这让日本显得十分鹤立鸡群,所以日本就更加渴求英国对日本的支持了。
在大卫首相发言完毕之后,各国代表才开始依次发言,而第一轮发言的内容也很明确,那就是重点提及本国的海洋权益和维护海军规模的必要性,毕竟这是事关接下来“分果果”的基础,所以容不得各国人员马虎大意。
就算相对在这方面需求较弱的德国和奥匈帝国也尽最大力度,据理力争,毕竟如果能保住更多的海军力量,没有谁愿意放弃这些权利。
1920年1月22日。
第二轮会议展开,这次会议内容真正决定了战后世界海军格局的定型。
经过上一轮会议的铺垫,这次会议上各国在细分领域展开了更加激烈的争论。
除了海军占比以外,具体到主力战舰建造,拆毁等问题,甚至具体到某一艘具体军舰上,不过主要集中在主力战舰,也就是战列舰,巡洋舰等作战舰艇。
最终会议结果,英国排在世界第一的位置,接着是东非,和美国并列世界第二梯队,法国和日本排第三梯队,德国和奥匈帝国以及西班牙排在第四梯队。
根据比例则是6:3:3:2.5:2.5:1.25:1.25:1.25。
这样一来,战后英国海军规模分别是东非和美国之和,继续维持英国的两强标准,同时,英国将法国和日本两个潜在盟友的海军上限尽可能的提高,这样就可以配合皇家海军的全球战略,从而制衡东非,美国,德国和奥匈帝国等国家。
不过,本次伦敦海军会议,仅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