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
在家眷撤离庆丰府的第二天,卫图在府城内,就听说了李家一十三口在青山县城菜市口站了站笼,活活站死的消息。
对这一消息,卫图扼腕的同时,也将李家百多年的浮沉写了下来,当作家书,派人送给了自己的儿女——卫燕和卫修文。
让二人引以为鉴。
百多年前,李家从游商发家,一步步积攒基业,这才有了昔日富贵,但仅因为李兴业这一个不肖子孙的乱来,便导致这大好基业尽数成空,数代人的努力一朝丧尽,几近绝嗣。
这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
卫图不想自己的子孙,也出现李兴业这样的人——尽管他知道这般情况难以避免,富不过三代不是一句虚言,但只要卫家二代子孙不出此等败类,他就心满意足了。
派人送去孝义府的家书,很快就有了回信。
十六的卫燕回道:“谨记父亲教诲,当恪守家业。”
对卫燕的回信内容,卫图早有预料,这个长女在杏花的教导下,成了正儿八经的大家闺秀,一言一行都极显教养。
将卫燕的信收好之后,卫图翻开了卫家二郎卫修文的信。
相比卫燕回信的“死板”,卫修文的回信内容就有意思多了。
卫修文道:“李兴业不智之处,非为反王幕僚,而是不知缜密处事,儿当恪守父亲教诲,行事周密,不留后患。”
看到这里,卫图暗皱眉头,脸上布满了忧色,而非是对卫修文回信的欣赏。
李兴业好歹也是秀才出身,不会不明白行事不密的坏处,但却仍旧酿就如此后果。
他料定,这并非李兴业故意为之,而是其“眼高手低”,做人、做事不脚踏实地。
卫修文如此回信,反倒让卫图觉得其有希望成为第二個“李兴业”,遗祸家族。
念及这一点,卫图又提笔写信,对卫修文写了数页的告诫信,劝诫其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不过,这一次,卫图送出的家书,过了六七日的时间,仍没有收到回信。
见此。
久为武官的卫图瞬间明白,这是府城的通信渠道,已被叛军切断了,这才导致卫修文的回信,他迟迟没有收到。
事情果然不出卫图所料。
隔日,作为庆丰府府城“西门守备”的他,就收到了关于守城的紧急军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