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留一本正经道,“认-字。”
姜慕燕劝妹妹,“认字用《孝经》和《千字文》更好,账册上的名字笔画很多,字也不常用,很难记住。”
去年底王恪只送过来一本总账,当时姜留正在为关在牢里的哥哥忙碌,没顾上看。等她过后想起来时,姐姐已经让王恪把账册带回去了。姜留倒背小手,摆出很厉害的小模样,“记-住-笔-画-很-多-的-字,才-算-厉-害!”
能念出、写出别人不认得的字,的确很厉害很聪明。姜慕燕立刻点头,“那就让王恪把账册送来,咱们一起认。”
姐姐对变聪明,异常执著。姜留弯起眼睛,“要-细-账-和-总-账,近-三-年-的-都-要。”
第二日一大早,王恪便提着两摞账册来了,“近三年的账册遗失了一些,这是铺子里能找到的,小人都带过来了,请两位姑娘过目。”
姜留让书秋和书夏把账册抱到书房,开始埋头整理,想知道过去三年中,王家两位舅母从铺子里拿走了多少东西。
不同于现代用复式记账法记账,大周用的是单式流水账的方式,姜留看了一会儿,就皱起了小眉头。
两个店铺三年内的月账一共缺了十三个月的,取来的这些账册只笔体就有八种,整齐潦草皆有之。除了潦草,账册上的货物价格也不对。去年十月,正是姜留认真考查康安城东西两市货物和物价的时候,她分明记得当时上等粟米价格是二百四十文一斗,雪霞晚账册上去年十月进的粟米,却是三百八十文一斗!
姜凌散学归来,见妹妹趴在桌边皱着小眉头,凑过来问,“妹妹在做什么?”
“哥。”姜留指了指旁边的椅子,让哥哥坐。
姜凌把椅子挪到妹妹身边坐好,看着桌上的一本本破损的账册问,“妹妹看这些做什么?”
在哥哥面前,说话多慢都没关系,姜留一点点地将事情给他讲了一遍。姜凌明白了,眼睛亮亮地问,“查清之后,妹妹想怎么办?”
姜留如实道,“查-清-楚,然-后-把-铺-子-要-回-来。”
姜凌不解,“铺子本就是你的,想要回来就要回来,不用查这些。再说你查清楚了,王家人也不会照账还银子的。”
姜留点头,但是,“弄-清-楚,总-会-有-用-的。”
不过这些账册是假的,想要弄清楚,还得找到真账册,这个难度有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