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表率。虽然他被朕圈禁,但是瑕不掩瑜。朕罚他,是因为他行事鲁莽,有些事做得欠思量。这些,尔等也要引以为戒。但是,朕同时也认为,胤禛为国留才,不避风险,是为忠,他要为孝懿贤皇后结芦守孝三年,是为孝;胤禛平时举止有度,是为礼,行事不畏责,不避险,可当信义二字,对于尔等兄弟,也是恭谨礼让。”
说到这里,康熙深深地看了胤祀一眼,问道:“朕说得可对,胤祀?”胤祀慌忙跪地应道:“皇阿玛所言极是,四个常常照应儿臣等,儿臣铭感在心。”
“嗯。”康熙点了点头,“兄弟之情谓之悌,尔等务必要牢记心中。”就是这一番话,才有了现在兄友弟恭的这一幕。
胤禛回到自己的住所已经是亥时了,冷静下来之后,躺在床上的他还在细细捉摸康熙的口谕,越想越有些一头雾水,康熙究竟打算做什么?南书房对众阿哥的一番话,不吝于把自己放在了众目睽睽之下,太子会怎么想,大阿哥又会怎么想?还有老八,看今天的态度,和往日有千差万别,但是他的转变仅仅是因为康熙对自己的夸奖之词吗?自己去军营以后又将如何自处呢?
第二天一大早,胤禛带着秦顺和几个侍卫,打马匆匆赶往裕亲王府。说实在话,胤禛有点发怵。他知道,裕亲王这次肯定得发作自己。上次戴梓的事情,本打算请裕亲王出马,和刑部大理寺打声招呼,没想到裕亲王正巧奉旨办军务去了。无奈,正欲悻悻离去,却在王府遇见了康亲王世子椿泰,就发了几句牢骚。椿泰本就是热心人,一听之下,马上就古道热肠地要帮忙,更何况戴梓还曾经在自己的阿玛军中立过大功。胤禛于是就托他给刑部递了句话。没想到椿泰是个直肠子,直接就把胤禛搬了出来,刑部一听事关胤禛,哪敢怠慢,这才有了后来的种种事端。
果不其然,一进书房,就见裕亲王板着张脸,也不理会自己,胤禛心说糟糕,只好涎着脸先打了个千,见福全还是不理会,知道这次伯父是真的气着了,便垂着头道:“侄儿知错了,但凭伯父教训便了,只请伯父别气坏了身子。”
福全从鼻子中挤出一个“哼”字,木着脸道:“四阿哥真长进啊,本朝皇阿哥之中第一个被圈禁的,真给你皇额娘长脸!”
胤禛尴尬地笑了两声,道:“侄儿不敢。”
福全这时正色道:“你还有什么不敢?我上回说你是单凭血气之勇,这回倒是没有看出来,你居然还有妇人之仁!难道满朝文武,只有你知道戴梓是人才?只有你知道戴梓是被冤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