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贵妃一见这个话头,忙不迭地又加油添醋地把胤禛的表现好好夸了一回。胤禛表面愈加恭顺,心中却是暗喜:“总算不枉这一回,虽然肚子有些受累,不过也算值了。”
康熙有些惊讶,他往日不怎么注意这个老四,但是细加端详之下,却觉得他气度雍容,神定气闲,竟是比起太子也丝毫不逊色。康熙愈是好奇,便招手让胤禛走到身边,道:“我太祖高皇帝,以十三附铠甲起身,凡爱新觉罗家子孙,天降大任,尔等年纪虽小,也要有所志向。”这时,康熙转头看向胤礽,道:“你是太子,你先说说,你的志向是什么?”
太子略一躬身,答道:“儿臣生性愚钝,愿努力效法皇阿玛,守住皇玛法和皇阿玛打下的基业。”
康熙只是略点了点头,不置可否。胤禛却深知康熙并不太中意这个答案,依照康熙的个性,他要的绝不只是一个守成的即位人,而是勇于开拓的君主。
康熙又转向胤禛,问道:“四阿哥,你呢?也说说看。”
胤禛早已胸有成竹,这个问题他知道迟早皇帝一定会问,所以已是思考良久了,因此不慌不忙道:“回皇阿玛的话,儿臣现在年纪小尚幼,当实心用功,读书习武。待儿臣长大,要追随皇阿玛和太子,做我爱新觉罗的巴图鲁。”
胤禛知道,因为太子身份早定,他如果过早表露出太大的野心,不仅不容于太子,还会引起康熙的猜疑。因而目前自己最适当的定位,就是一个忠心不二的治平能臣。再者,清代皇室素来注重武功。当然,史实上的胤禛有治国之谋,却无领兵之才,此刻他倒是不妨说上一回大话。自己只是小孩子,即便说错了也不是大罪过,能讨皇上一开心也便罢了。只要在这个当口,表明自己的忠诚,这就是重点。
从胤禛嘴里听到这样的话,康熙真是大吃了一惊,这孩子不到四岁,但他的志向,他的言语却实实不逊于那三个年长的皇阿哥。康熙有些疑心是佟贵妃事先教的,便看向佟氏,却发现佟氏也是一脸的诧异,便问道:“四阿哥,这些话都是跟谁学的?”
胤禛对此也早有准备,一面用天真的表情应对,一面回道:“皇阿玛,儿臣可是说错了?”
康熙有点不自然地笑笑,道:“你还没有到治学的年龄,却有这样的志向,很好,朕是想知道,四阿哥是从哪里学到这些见识的?”
胤禛心道,聪明之人往往多疑。康熙皇帝的疑心还真不是一分半分,言语之中已经俨然用上了朝会奏对的格局,父亲开始和儿子斗开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