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以平视的态度聊他的伟业,聊他的生平,聊他的功过。
就彷如与人闲谈自己的一位长辈一般,述其功不掩其过,宣其德亦言其短。
这种态度反而还令他舒服自在了几分,于是对左右笑言道:
“有时真想将这后辈从光幕中捉来,打上几板子。”
长孙无忌也笑道:
“何止大家有此想法?”
“若非有千年光阴之隔,臣等亦想能与其坐谈饮酒,听一听后世繁华。”
“想来应不胜畅快。”
首先要勘正第一个误区:唐初山东士族的五姓七望并非是后来的“禁婚家”。
五姓七望分别是陇西李、赵郡李、博陵崔、清河崔、范阳卢、荥阳郑、太原王。
其中李氏和崔氏各有两望,合计有五个姓氏,因此称五姓七望,崔氏之强也可见一斑。
早期的五姓七望也是非常愿意和皇室联姻的,甚至多有巴结姿态,毕竟这时二凤的刀太快了。
贞观年前清河崔有将一个女儿送入宫闱,二凤草草封作才人了事儿,并不怎么重视,这位崔才人也没留下更多记录。
约贞观八年,当时民间有传荥阳郑有女“容色绝姝”,长孙皇后派人寻访,并请二凤册其为充媛,二凤爽快下诏。
充媛为九嫔最末,上面还有四夫人以及一皇后,后宫伦次排第十三,只能说起点还行,但也不算非常重视。
但此时魏征站了出来,表示听说郑氏收了陆氏陆爽聘礼,已缔婚约,还未过门,要求二凤取消诏命。
最终陆爽屁滚尿流来长安请罪,称陆氏当时赠郑家之财属于发红包,什么聘礼啊婚约啊都是子虚乌有。
但当时的王公贵族没人理他,因为这件事在当时蔓延开来成了一场关于皇帝“礼乐”的辩论,最终李世民取消诏命,复命郑氏嫁与陆爽。
从这两件事当中可见当时所谓的五姓七望在二凤面前差不多是“站着如喽啰”的状态。
而给我们后世留下“士族高门大姓瞧不起李唐不愿意联姻”这个印象,主要原因还是二凤太猛。
宋朝之前,贵族阶层权利斗争的逻辑是皇权与大姓的斗争,唐初士族大姓弱,那么皇权就强。
皇权强的结果就是唐朝的公主行事大多肆无忌惮名声在外,对世家来说娶公主相当于将皇权接入家里斗,自然不愿意。
行事强硬的如平阳公主,打天下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冷泡茶加冰 作品《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第83章 世家提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