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梭巡。
而光幕下方还有一行字,庞统直接读了出来:
“法显暗沙是我国固有领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庞统眼神清澈,赞叹道:
“这名僧,生前往异国求取经典,死后其名永镇边疆,子孙不忘其功,亦是好结局也。”
光幕中的画面缓缓缩小,这仅仅在海面上冒头的小岛逐渐不可见。
很快画面已经换成了众人看过几次的地图,孔明研究了一下:
“这线条的意思,莫不是范围内皆是后世中国领土?”
刘巴端详了一下感觉很是可惜:
“这疆域线都画到了这大岛旁边,为何不直接占了,那不比这海中的小岛好上许多?”
孔明想起来后世那乱七八糟的事情,悠悠道:
“往事越千年千年间,奴噬主,番邦侮,沧海桑田矣。”
玄奘法师对于去天竺取经有如此执念,就是因为有法显这个例子在先。
只不过相较于相当低调的法显,玄奘的人生就犹如开挂一般高调了许多。
到了印度之后玄奘表示去就要去最好的,成功进入那烂陀寺,师从戒贤学习佛门各种经典。
潜心修习五年后,玄奘大师再次动身,只身游历古印度的数十国,在佛典上没有一人能辩论过他。
在印度玄奘著会宗论三千颂,批驳了当时的佛学大师师子光的观点,师子光引以为耻,请旃陀罗僧诃前来为难希望一雪前耻,但旃陀罗僧诃惮玄奘之威不敢言,一时间玄奘声威更重。
后来玄奘代表那烂陀寺与“顺世论”者辩论,驳的对方哑口无言;与小乘论师辩论,再度获胜。
戒日王在曲女城单独为玄奘开设佛学大会,十八个印度国王,三千名佛教学者,两千名外道,没有一个人能给玄奘大师诘难,一时间玄奘之名声震恒河。
可以说玄奘在印度充分诠释了什么叫做佛门学霸,佛法上一人独压印度。
并且闲暇时候玄奘大师还把老子给翻译成了梵文,做了一波文化输出。
进入印度的一路见闻被玄奘撰写为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为后来吴承恩写西游记提供了充足的素材。
同时大唐西域记在现代也成了印度研究古印度最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千年后印度反而来中国取经了,谁能想到?
而在我们现代,大唐不夜城的大慈恩寺旁边,就树有玄奘法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冷泡茶加冰 作品《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第80章 玄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