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张飞惋惜的咂咂嘴:
“真要有如此神效,何须军粮乎?”
想象中一筐永远吃不完的菜,一条永远吃不完的鱼。
多来一些,可供十万大军!
作为二十四史当中的笑料之一,晋书虽不严谨,也有自己的优点。
唐朝不承晋,所以对晋朝便是不吹不黑的态度。
你说司马懿俘斩万人,胜诸葛而撤退?好,我记下来。
另一个人说死诸葛走生仲达,好我也记下来。
啥?你说晋宣帝需要避讳?唐朝官员表示我呸,比之我大唐李二凤如何?
唐朝修晋史,总体就是一个不吹不黑的态度,修史书的官员们也和咱们打工人差不多。
给多少钱办多少事儿,挑挑拣拣拼拼凑凑,达标就算完事儿。
至于房玄龄这个监督的态度为什么这么敷衍?
有人说是因为好友杜如晦死了导致房玄龄开摆了,但这明显是扯淡。
杜如晦死于贞观四年的急病,晋书正式开修已经是贞观二十年的事儿了,此时杜如晦儿子都因为参与谋反被杀三年了。
更靠谱的说法应该是和二凤有关。
因为这个消息实在太过惊骇,所以李世民暂时不去计较光幕又不叫他名字。
杜如晦傻愣当场:
如今贞观二年不对,已经是元正二日了。
如今已经是贞观三年了,明年,自己的死期?
杜如晦都不知道该做什么表情了,似哭似笑道:
“大家,犬子谋反,死罪不赦。”
李世民扶着杜如晦拍拍他后背安慰道:
“克明,如今大事,当以你身体为重。”
“杜荷无罪!”李世民异常肯定。
十五年中能发生的事情太多了。
“如今既知,引以为诫,则必不复犯。”
李世民想的很清楚,远的不说,武庙这东西不也是贞观年间没有的东西?
只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必须死!
以及他李二郎,活着的时候居然有人敢谋逆?
光幕用词他还是看的明白,克明之子是参与,而非主谋。
李世民居然有了点兴奋之感,外有贼,内有逆,自己依然做到了后世称赞的千古一帝?
不愧是我!
而如今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冷泡茶加冰 作品《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第21章 独眼龙李二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