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也有一条条命令发出,着令各州搜集船匠,试作海船。
杜如晦每次看到大家站在这副地图前面沉思时,都感觉大家仿佛能透过这副地图,将目光投到这块大地之上。
不过政务还是要汇报的:
“大家,卢祖尚依旧拒任瀛洲刺史。”
“按律,绞之。”
李世民的声音淡淡的,缺乏温度。
卢祖尚的瀛洲刺史拖了一年,已经耗尽了大唐皇帝的耐心。
杜如晦躬身领命。
“大家,次月要于圆丘祭天。”房玄龄提醒道。
大唐皇帝兴趣大增,自语道:“能祀光幕乎?”
于是祭天大典上官员们便看到皇帝陛下少有的非常庄重。
但让李世民失望的是,这一次的祭天从斋戒到馈食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变化。
既没有光幕突开,也没有如在甘露殿看的那般感谢赠与什么的。
于是百官便看到大唐皇帝陛下在陈设、省牲器、奠玉帛等环节时简直把好奇和渴望写在了脸上。
但直到馈食之时脸上便已经写满了不耐烦,草草赐食过后便回宫了,留下百官们摸不着头脑。
为此魏征还专门去拉住杜如晦询问,但奈何杜如晦守口如瓶,并没有什么结果。
祭天之后基本上新年便可以掰着指头算了。
官员们和皇帝愈发忙碌,官员们计算着自己的元正十日休沐还有多久到来,在此之前需要将重要的公务都处理完毕,不能耽误了自己放假。
而大唐皇帝陛下则是抓紧时间与自己的观音婢温存一番。
李世民算了下,感觉明日开始的元正十日,也许会是自己最忙碌的一段时间。
元正之日天还未亮李世民便被内侍唤醒,今日的大朝会注定要开很久。
文武百官,地方使者,奇珍异宝献上,皇恩浩荡降下。
贺表宣读,祥瑞报告,进贡收录,天象汇报。
以及之后还有一个大陈设,各种平时不得一见的高级礼器都被一一放出来展览,以彰显大唐国体。
只是让大臣和使者们摸不着头脑的是,今年大陈设最后摆出的是一本书籍?
因为大陈设有礼仪要求,并不能离得太近看,但远眺一眼也能看到似是一本线装书。
兵书?经学?农法?还是记录了各国情况的图书?
百官使者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冷泡茶加冰 作品《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第13章 大陈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