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记下来。
弓阵、长矛阵、齐射压制、弓弩轮换等等战法。
陌刀、铠甲、浑身铠甲仿佛小坞堡的步兵、马匹亦覆甲的骑兵等等装备。
孔明一边摹画记载一边感叹如今之贫穷。
就如这一具重骑兵,马需精粮喂养的骏马,卒要百里挑一的劲卒。
随后士卒和马匹的盔甲需冶铁、需匠人、需编织之法、需配套练兵之法。
而这些全都需要投入钱进去,而且都是短时间难以见到成效的。
毕竟盔甲这东西绝不是披上一身铁皮就行了,铠甲内里如何穿戴、铁甲如何编织才能更轻等等都需要人来研究、试错。
因而孔明愈发领会到科技树是个什么意思,至少冶铁大成,方有余裕来研究这些东西。
相较之下,反而是武器的仿制,投入更少一点。
赵云不说话,只是下笔更加迅速,作为骑将,他感觉已经看到自己的人生最大追求了。
【怛罗斯之战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它生动诠释了一句话:
小国无主权,弱国无外交。
怛罗斯之战对唐朝来说也只是热身战,并不伤筋动骨。
高仙芝因败撤职归朝,玄宗欲以他为河西节度使,后改右羽林大将军。
接任高仙芝位置的是名将封常清,并在次年就率军强叩大勃律国,迫使其国君出城投降,向西域证明了大唐的手腕依然很硬。
同年阿拔斯王朝遣使入唐,双方交谈融洽,阿拔斯王朝交还了大部分俘虏。
黑衣大食与大唐建交,做起了生意。
而中亚地区的小国以为赶走了残暴的唐朝,就能迎来青天大老爷了。
但可惜阿拔斯王朝是用铁骑来统治中亚的,石国、康国接连被灭。
这种情况下,怛罗斯之战三年后,中亚地区小国们便联合起来主动入唐称臣,希望唐朝能出手驱逐阿拔斯王朝,恢复汉家对此地的统治。
但可惜的是,此时已经是安史之乱前夕,且唐朝已经与黑衣大食暂时交好。
那时唐朝的安西、河西、陇右等节度使的规划都是打算先灭掉吐蕃。
所以这群小国的诉求注定得不到满足。
而到了现代,怛罗斯之战则是被阿拉伯史学家有意夸大了。
艾希尔的《历史大全》中称:两军大战于怛罗斯,阿拉伯人消灭五万唐军,俘虏两万唐军,残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冷泡茶加冰 作品《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第110章 哭错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