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一个乞丐,我们见他可怜,就在路边小店请他吃了一顿饭,吃饭的时候我们便跟他随意交谈了几句,没想到他竟是从山上逃下来的矿工。
他告诉我们,个旧的矿山是根本不让外人进入的,他们那些矿工大都是被骗到山上去的,矿工不仅劳动条件艰苦,监工还非打即骂,有的劳工实在挨不过就向山下逃,跑到半山腰就被矿主的手下抓回来痛打,为了防止他们再次逃跑,监工给他们戴上了脚镣,干活的时候也不能摘下来,时间长了脚踝都磨烂了,血肉都翻出来,简直不忍心看,一旦带了脚镣,就再也逃不走了。
我们问他是怎么逃出来的,他拨开后脑脏污板结的头发,露出很长的一道疤,弯弯曲曲,狰狞恐怖。他说他本来不敢逃的,可实在是受不了了,还是逃了,可逃到半山腰被追上了,监工一斧子砍过来,他的脑袋就成了血葫芦,一头栽倒在地上,那监工可能觉得他活不了了,便把他丢在那儿回去了。他笑着说自己命大,还能活着逃出来,他亲眼看见很多矿工不是累死,就是病死,他们很多都还是孩子,年纪比你们还要小!
同学们,他们遭受的不公待遇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只有这样,他们的生存境遇才有希望被改变!同学们,个旧锡矿的矿工的生存境遇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我现在正在主持筹建清华的''国情普查研究所'',实在是事物繁冗,分身乏术,待忙过这一阵子,第一个就要把个旧矿工的调查提上日程!"
陈达先生的这番话就好像一个火种一样点燃了胡承荫的心,他决定期末考试一结束就去个旧,把个旧矿工作为自己的第一研究课题。一旦产生了这个想法,他便跃跃欲试,可具体怎么做他还全无头绪,便去找陈达先生商量。
陈达先生平日里的生活三点一线,平日里不是在家休息,就是在海关教室上课,或是猫在图书馆做研究,不大和老师们交往,唯一的爱好便是去南湖钓鱼。因为白天事物繁多,因此他时常夜钓。
课余时间,联大的师生时常在南湖边流连,教授们一边散步探讨学术问题,年轻的恋人们在湖边谈情说爱、互诉衷肠。傍晚时分大家时常看见陈达先生坐在湖边静坐等鱼上钩的样子,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身上,给岿然不动的先生的身体镀了一道金边,这俨然已经是南湖一景。
吃完晚饭,胡承荫来到了南湖边,果然看到了陈达先生。他坐在自带的小马扎上,正在专注地给鱼钩穿鱼饵,身边的竹篓里已经有几条鱼了。胡承荫没有打扰,待到陈达先生将鱼钩抛入湖中,他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