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做一些变换,殊不知破题的关键却在''萧萧下''这三个字上,而破这三个字就要用到历史思维,只要猜出这个''陈''字,后面便到了拆字的小把戏,难题也便迎刃而解了。这个小小的谜题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说明这世间的学问都不是孤立的,大家要博览群书,不要只学习自己本专业的东西,旁的学科也要多多涉猎,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方能活学活用。"
贺础安突然被罗先生表扬了一通,害羞得脸都红了,陈确铮、胡承荫跟梁绪衡都悄悄跟他竖起大拇指,他害羞地不看他们,索性把眼睛一直盯着黑板。
"闲话说完,我们来好好讲讲<登高>这首诗。"
罗庸先生习惯性地把手背在身后,一边在讲台上来回踱着步,一边将整首诗通篇背诵了一遍,之后沉默良久,似是在默默品味。
"这首诗前人誉为''古今七律第一'',大家知道为什么吗?诗歌之美,一在形式,二在意蕴,空有字面的考究对仗而无深厚的意蕴,那不过是卖弄机巧,就好像''无情对''这种文字游戏,但<登高>这首诗高就高在,在形式上,它通篇对仗,而首联又是当句对:''风急''对''天高'',''渚清''对''沙白'';一、三句相接,都是写所闻;二、四句相接,都是写所见,对得极其工整。然而这首诗高就高在它意蕴的高妙,因"风急"而闻落叶萧萧,因"渚清"而见长江滚滚;全诗融情于景,感人至深,落叶萧索,让人不禁黯然神伤,然而长江奔涌的雄浑之气又让人不禁胸中激荡。同学们,现在山河破碎,家园零落,我们的国家此刻正合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一句,可即便是日本人占领了北平,占领了上海,占领了南京,把咱们逼到千里之外的大西南,但是我们当老师的只要还有一天站在这三尺讲台,你们只要还有一天坐在课桌前学习,我们中国文化的长河就永远不会断,这就是''不尽长江滚滚来''。同学们,好的诗歌就是有跨越千年的魅力,杜甫一生为衣食奔走,却仍旧不忘家国,胸怀天下,也正是因为他看尽了人间疾苦,才能一开诗境,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
下课钟声响起,周曦沐走上前去跟罗先生打招呼。
"每次听罗兄授课,都受益匪浅,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杜少陵泉下有知,定将罗兄引为知己啊!"
"哈哈哈,知己可不敢当,仰慕者罢了。"
说完,罗庸先生微微颔首,迈步而去,"三剑客"走过去跟周曦沐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