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流水由竹管承接,注入古潭,潭前造一"水源亭",正对着桃花洞。
洞口稍显逼仄,仅供一人同行,大家陆续进入洞中,进洞之前,贺础安忍不住背诵桃花源记中的字句: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是这里了吧?"
然而进到洞中大家却发现,洞深很浅,仅有一丈有余,两边透亮,洞中有石碑,上刻着王阳明的诗句:桃源在何许,西峰崖源处,不用问渔人,沿溪踢花去。八一中文网
贺础安四下看了看,摇了摇头。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这洞这么浅,八成是后人附会假托的,而且仔细想来,这个洞在山腰,离水道那么远,哪个问津的渔人会爬上山去找人?不能当真。"
陈确铮一笑:"你现在照着桃花源记细细比对,这还叫不当真?这世上本就不存在''桃花源''这么个地方,只不过是陶渊明的美好愿景罢了,典型的''乌托邦''而已,当真肯定会大失所望的!别再较真了,你听这鸟叫的多好听!"
大家纷纷出了洞,大家在半山腰看到远处的山坡上有散落的房舍,炊烟缭绕,不时听到鸡鸣犬吠,只是一条公路从山麓穿过,汽油味四处弥漫,陈确铮看了一眼贺础安。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是不是还挺像的?"
"就是这汽油味太煞风景了。"
离开了桃花源,大家一路步行三十里,在郑家驿留宿,又步行二十五里到杨溪桥,过将军山,路过一处戏台,台前挤满了人,两个胡琴一面鼓互相应和出苍凉的伴奏,台上的一男一女操着不知名的唱腔,脸上粗糙地描画着红白的油彩,身上的戏服也陈旧污秽,然而台下的观众依然乐此不疲,沉醉在台上二人营造的暧昧情事之中。大家没有驻足太久,便继续赶路了。
到了毛家溪,步行团在半山腰的农家留宿,照例是五点半开饭,大家把自己的饭碗在地上整整齐齐地排好,随团的厨子把做好的饭菜一勺一勺舀进碗里,大家或站或坐或蹲,火速填饱肚子,吃饭的时候,房东大伯特意过来叮嘱大家"前面就是沅陵、芷江地界,绿林好汉神出鬼没,大家千万要当心!"同学们马上说学校已经提前打好招呼了。房东大伯告诉他们,这群土匪中有个大头目,传说是某军官学校的学生,不知道为了什么缘故,在毕业前三天被开除了学籍,这学生心怀怨愤,投身草莽,据说看到军队经过就上去干一仗。
这消息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