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的原计划是到武汉拜访陈思的姑姑陈雨林,后来才知道她已经回宜昌,索性大家约好到宜昌碰头。于是二人收拾妥当,和李浅慧又待了一日,初三一早启程回陈思家。
对三峡的印象,来自读中学的时候,那篇脍炙人口的课文三峡。还记得老师当时反复强调这篇文章不是郦道元写的云云。心里想那真是一个可爱的较真的人。如今踏上这片土地,心里竟然有一种难以解释的敬仰和期待。宜昌是一座十分古老的城市,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有几千年的历史。而她曾经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夷陵。“夷”是平原,“陵”为山地,这个城市的地貌果然是东部平缓,西部陡峭,起伏很大,这也就给三峡工程奠定了基础。地处长江三峡东段,是湖北,四川,湖南三省交汇地,是一个很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一千多年前,刘备为兄弟关羽报仇,发动夷陵之战,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大败,从此蜀国由盛转衰。抗日战争的时候,bj南京沦陷,重庆成了陪都,华北,华东,华中的一些政府机要,教育系统,兵工厂都要搬到蜀地。但是沿着长江逆流直上不太现实,水流险急。而宜昌就在这个中转节点。当然最后卢作孚用他的商船配合招商局的轮船把当时最重要的物资安全有序的转移到了重庆,重庆也因此一度成为举国重城。
而悠久的文化传承,更是把宜昌的眉目描的更加惠美。白居易被发配去重庆,和弟弟以及好友约见在宜昌,意外的发现美景。”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就着一处无名洞穴写下三游洞序,过了几百年苏轼一家人也来这里,又写了后三游。从历史上来说,宜昌是交通不便,路途险要的蛮荒之地,为什么那么多文人流连到这里,还抒发感概呢?
可能是因为委屈。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个委屈的,伤心之地。因为正是她如此远离政治中心,皇帝似乎格外喜欢把他们不喜欢的文官贬来这里。光从新旧唐书里,就有几十个被贬到这一块,李白,杜甫,刘禹锡。也许当他们泛舟而上,满腔抱负都沉伦在岸边的古树,石壁,和脚下湍急的江水之中。
从武汉到宜昌,虽然都是hub省,距离并不近,乘火车也要六个小时。上午九点半发,下午三点半达,好在大年初三的火车上,人迹寥寥,火车上绿色的座位空荡荡,反而变成恋人相处的极文艺空间。火车飞驰向前,楚离贪婪地望着周围的田野,山岗,树木和在列车头顶上的晴空中飞过的白云。一路上两人嬉笑怒骂,耳鬓斯磨。时间过得飞快。窗外是无尽的层峦叠嶂,那未化的积雪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