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数据,徐川也没耽搁时间,直接在计算中心找个位置坐了下来,要了几张a4纸和笔,就地开始计算参宿四氢包层内的的伴星数据。
这份工作对他来说并不难,只是复杂了一点而已。
毕竟是隔着参宿四的氢包层去计算一颗内部的伴星,很多数据都不精准,需要进行估算,这同样也会导致最终计算出来的回归周期并不准确,会有较大的误差。
不过有误差也无所谓了,只要能确定一个回归时间点,再观察一次就够了。
如果在回归周期中能再度观察到一样的异常数据,那么就可以确定参宿四的氢包层内有一颗伴星了。
毕竟有周期性,且几乎完全异常于参宿四的观测数据,这足以证明了观测到的异常并非是参宿四本身的活动引起的。
倒不是说恒星没有周期性活动,每一颗恒星都有自己独特活动点,周期性的也不少。
但恒星的活动周期时间一般都比较漫长。
比如太阳、这颗太阳系的主恒星,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科学家们早就发现太阳表面的黑子和耀斑等有周期性活动的现象。
活动周期时长在11年左右。
在这11年的活动周期中,太阳的内部活动会引起太阳表面的日耳、耀斑、黑子等出现从低潮向高潮再到低潮的一个活动过程。
而在太阳表面活动的高潮时期,太阳辐射和太阳风等会引起地球空气中、地面上一些物质的变化,甚至可能改变地球气候。
比如太空中的人造卫星、空间站、宇宙飞船、探测器等航天器就很可能会受到秒数几百上千公里的太阳风的摧残。
又或者太阳表面活动的高潮时期会产生大量的太阳风粒子,会通过极光、粒子风暴等各种形式到达地球表面,对地球的供电系统等造成破坏等等。
虽然徐川不知道参宿四的活动周期具体时间是多长,但肯定不会短。
而从这次的参宿四的科研实验观察数据来看,第一次观测到伴星的异常数据是在三月二十七日,第二次,也就是这次发现异常数据是在四月二十四号。
如果确定这两组数据都是伴星的话,那么伴星的回归周期只有二十七天,还不到一个月,甚至可能会更短。
毕竟从三月二十七号到四月二十四号这中间接近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观察参宿四的,中间伴星是否已经回归过一次或者多次他们并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