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挥了挥手,小太监连忙退出去了。
出了大门之后,小太监松了口气,擦了擦头上的冷汗。
他侍奉朱元璋有些日子了,知道陛下心情不好的时候,最好不要在眼前,说不定哪句话说的不对,就要倒大霉了。
小太监望了望身后宏伟的宫殿,心想:也不知道那摞奏疏中,有没有人说的不中听,惹陛下生气。总觉得今日要有一番腥风血雨啊。
宫殿中,朱元璋已经把李淦的奏疏拿在手中了。
他还没有翻开看,脑子里还在回想着刚才的情景。
就在半个时辰前,朱元璋召见朝中重臣,商议如何惩治贪腐。
没想到那些高官,居然小心翼翼的劝谏,要自己不要用刑太滥。
说什么,剥皮实草,耸人听闻,若被史官记下,恐怕惹来后世非议。
说什么贪腐横行,是因为俸禄太低,官员养不活家人,只能贪污。想要惩贪,莫过于高薪养廉,多发一些俸禄。
说什么,犯了错的官员,临刑之时,痛哭流涕。剥皮之时,惨不忍睹。希望陛下大发慈悲,怜悯一二。
还说什么,恩威并施。如今威已经够够的了,差的就是恩了。
这些话他们说的很委婉,但是朱元璋听得极为恼火。
要不是在场的人都是朝中重臣,他还有大用,否则的话,当场就要拉出去砍几个。
最终,朱元璋压着火气,让他们各回各家。
而朱元璋自己,则越想越气,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难道,朕错了吗?这些贪官污吏,贪墨钱财,搜刮民脂民膏,朕还不能惩治他们了吗?”朱元璋摇了摇头:“触犯法令,便要惩治,朕何错之有?”
朱元璋一边自言自语,一边翻开了李淦的奏疏。
映入眼帘的,是李淦的大白话:“臣是工部侍郎李厚德之子,李淦。臣不通文墨,言语粗俗,祈求陛下不要生气。”
朱元璋略微点了点头,有一种找到知己的感觉。
毕竟,他自己也不太通文墨,下的圣旨经常是大白话。那些朝臣,表面上恭恭敬敬,但是朱元璋知道,有不少人是在嘲笑自己的。
现在这个李淦,说话比自己还要俗,这样朱元璋在文采上有了一种优越感。
不错。
但是看后面的文字,朱元璋的脸就变了。
只见李淦写道:“最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