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参赞机务。
但现在微妙了,守备厅会议没有裁撤,南京城里却多了个总督应天部院,那总督名叫杨廷和。
南京兵部尚书是之前的北京兵部右侍郎。
前任兵部左侍郎杨廷仪总督江西,右侍郎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北京兵部其实暂时微弱——都是新官。其目的,自然是要为军务会议和权力扩大了一点的五府先让让路,方便皇帝更好地掌握住军权。
所以现在,南京的军权,同样是被皇帝好好握在手里的——郭勋在练振武营,徐鹏举在担任操江提督,兵部尚书是皇帝越过左侍郎直接升任到南京的,杨廷和更是新法主持。
兵部之外,就是吏部和户部能打。
吏部不用说了,贾咏、黄佐、徐阶,不是杨廷和的门生故旧,就是皇帝的新朝新臣。
而户部在如今的形势下,是南京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户部衙门里,夏从寿和童瑞回来之后,在官厅分位次坐好。
“世奇兄今日颇有不满?”
童瑞淡然回答:“下官不敢。”
“你我何分彼此?士奇兄昔年虽不曾在户部任职,仕途却是自户科给事中开始。在工部四年,督造康陵、日精门、养心殿、清宁宫等,何其辛劳?不能再进一步位列参策也就罢了,转任南京,却仍旧是户部侍郎,我也常为士奇兄鸣不平啊。”
童瑞没有给出什么反应,只是看着夏从寿:“如今南京诸部衙,吏部、兵部、都察院,都是只求能立功位列参策。夏司农此前说的话,南京礼部、刑部、工部却另有一派乖巧媳妇举止。”
“不急嘛,才刚开始,我不是上疏了吗?”夏从寿笑着,而后收敛了笑容,“倒是二两银子一册,士奇兄一定要叮嘱那些商人,想继续做南京户部的事,这次必须把利让出来!那纸张掺蜜等事,万不能再做了!嘉靖一朝,这黄册只怕要时时翻查,你我不可留下话柄!”
黄册用纸,不仅不像国初时候质量要求那么严格了,反而出现了新的玩法。
既然黄册是从下往上填写申报,然后再核对汇总的,这自然也方便了地方上大量的人在黄册上做手脚。
一册四份的黄册既然能彼此印证,大明又一直在开垦良田,那么田土总数怎么总在合理合法地下降呢?
不好查。黄册库中百万余册如同浩海,统计工作都是官吏来完成的,皇帝掌握的数字,还不是下面报上去的?
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