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由得苦笑一声:“实不至此”
刚刚才颁布的简字,怎么可能要求明年用这个新规矩答卷?
当然,他也清楚,如果仍旧只看学问水平,但后面排名时把某些有心人排得更高一点,谁又知道朝廷为了推广简字会不会这么做呢?
排名也很重要啊——对许多信息还比较闭塞的人来说。
唐枢只想睡个好觉:“诸位看这后面:吏部尚书王琼谈命官擢升。”
第一期明报并非只有那“四衔”一篇文章和诸多企业的广告,实际上六部都在上面亮了个相。
而王琼谈命官擢升,所传达的一点十分简单:考功法之后,朝廷对于官员擢升会有明确的实务考功。
也就是说,以后清流不会吃香的,假如想升到高品的话。
还有一点,大明现在是官太少了,吏太多了。事情都交给吏去做,官清闲,事也往往办走样。
广东山东多开恩科、年年乡试,这都只为了指向一个方向:以后有品之官会更多,但都会有更多具体实务职责。未入品的吏员自然仍旧会有,但不会是现在的局面了。
既然要更多官,科举自然会取更多士。
“故而,只怕这礼部关于明年会试将作何安排,也会在后面择期刊载于明报之上。”唐枢对他们说道,“都说今年赶考举子远多于往年,但仅以局势而论,只怕明年会一改只取贡士三百余之旧制。陛下求贤若渴,廷议兄,你们实不必如此着紧”
“这是刘总河之论断吗?”
“我猜的。”
龚用卿他们不信,都心跳加速地看着唐枢。
他敢不温习功课,他肯定知道什么!
唐枢当然不能说真话,哪怕那也只是刘天和猜的。
可去年谋逆大案抓了那么多官绅,新法推行到全国在即,朝廷难道不会大肆收买人心、消解士绅阻力吗?
广东一省,官额就近万啊!
唐枢更不敢告诉他们,刘天和的猜测甚至更为大胆。
往年里大约是举子三四千入京赶考,十中取一。
今年只怕是五六千举子入京,大半将留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
只有那些仍旧死脑筋一定要考中进士才肯罢休的人,会错过这一次机会。
唐枢抄录的明报上面,信息量太大了。
他真的被龚用卿他们死皮赖脸地缠了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