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部那个小刻印房里就都是原来经厂的熟手,负责这里的大匠就跪在管他们的刻印部经理面前。
“鲁大人,没日没夜拣字制版了。这一期,几万个活字啊。要印那么多份,非得捡出十来个版才行。十五天就出一期,这一期还勉强能交差,下一期小的们可真的扛不住。有两个拣字工,眼睛突然就看不清了。”
“这是皇命!”
“大人恕罪,实在要更多人手才行。”
“陛下开恩,人手不是已经调了一些来吗?”
“可他们不是干这行的。拣字的总有错漏,制版更不敢让他们来,就算是上墨、印刷,出来的样品也不能用。这一期还有圣谕,到时候印出去的报纸岂能有重影或没印分明的字?”
“抓紧时间教他们。”
“大人,就不能先一个月才出一期,等新的刻印厂建好了、熟手也够了才改为半月一期吗?”
“陛下要半月一期,就是半月一期!你要人手,我给你请调人手。你要纸张、油墨,要什么我给你什么。但报行里要半月一期,这事没得商量!”
那大匠只能抹着眼泪无奈地钻回刻印房。
宫里的动静自然瞒不过朱厚熜,尤其是现在这件事是他关注的大事之一。
听了黄锦的呈奏,看了看他无奈又不忍的表情,朱厚熜也长长叹了一口气。
如今这个时代,太多的事只能靠堆人力去做了。
但对于印刷这个领域的技术、工艺,朱厚熜也一窍不通。
嘉靖字典如果能够控制刻印出来的字形责任,未尝不能在明报行建立了地方的特许分号之后再授权出去。
新字的出现,严格控制好别出现各种各样的异体字本就是能成功推广开极重要的一环。这东西,要的就是统一。
听了明报行那边汇报过来的难处之后,朱厚熜已经允许了他们多刻制一些雕版。
这也怨朱厚熜对目前的技术情况细节不够了解,在他的认知中,自然认为活字印刷是更加先进的,所以新字和字典、报纸这两件事,一开始都明确点了刻一批新的简体活字。
但字典这个东西,一旦确定了,雕版才更好控制住将来刻印或者授权出去之后每个字的写法不变——供雕版就行。
唯独报纸是绝绕不开活字的。量上去了,单份报纸的刻印成本固然会降下来,但是对人力、对字模等等诸多方面的消耗倍增,如今的活字印刷的弊病也会成倍地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