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里也能有文臣。
“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兵科都给事身兼军务会议参谋,还有四席参谋位置,文武皆可,必须知兵。”
不令人意外,崔元立刻推举了已经卸任想要避风头的新国公顾仕隆,又推选了立功的广东治安司总司马永。
此前费宏已经推举了在四川之乱中颇为知兵的巡水御史张经担任新的正四品兵科都给事,杨一清便又推举了两个边疆武将。
而王琼则推举了王守仁任兵部尚书,这一下子,正式开始动北京六部尚书的位置。
随后,杨潭则正式推举王琼补任一个国务大臣,领吏部事。
大天官不能入阁,但如今规则变了。
皇帝还在,但变天了。
六部尚书一动,最终则指向了那个在文官心目中至高无上的位置:实权宰相、总理国务大臣。
他们本以为这必定是杨廷和的位置,不料老参策们却无人作声。
而后,却是杨廷和自己行礼说道:“臣弟廷仪已被举荐接替王伯安任江西总督,臣子用修已被举荐任户部右侍郎,臣不宜再列身国策会议。臣举荐费子充任总理国务大臣。费公两入内阁,督宪四川,德才远扬,威望卓重。臣已老迈,请总督应天,与总督淮扬之蒋敬之共佐陛下厘清河运、海运、黄淮水患大事情弊,为大明再筑万世根基。”
殿内鸦雀无声,对于其他并不经常在国策会议上混的人来说,这个决定实在过于重磅。
新党党魁让位“旧党”党魁。
让旧党来行新法,新党党魁剑指南直隶,这不是激流勇退,这是老将继续冲锋啊。
南直隶设一个淮扬总督,一个应天总督,表面上没拆南直隶,实则意图明显。
而杨廷和两兄弟一个在南京,一个在江西,江南文教重地竟都是这两兄弟任总督,朝野议论纷纷是一定的。
再加上担任右侍郎分领户部一省清吏司的杨慎,皇帝信重杨家,杨家这是要疯狂卖命把江南的税赋利益搞清白了。
费宏之前只是为要新设总理国务大臣这个宰相而震惊,但还真不知道朱厚熜与杨廷和有这个决定。
眨眼之间,他就把杨廷和之前跟朱厚熜说的几大意义想明白了,因此心情十分复杂。
这算不算杨廷和对自己没计较他当年之过致使自家祖坟被刨的补偿?
无论如何,这也是史册上重重的一笔,百多年后大明新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