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钦差已至,这清整水利一事,已经迫在眉睫了!”
“改下去便是。”孟春淡淡回答,“别看如今似乎参策一心,新法大势已成。只要一点火星,天下就要如炸锅一般。这水利之事清得越急,怨气便越重。”
“如今最可虑的,是皇明记中勋戚究竟如何态度。”沈远清皱眉说道,“府尊判断毕竟只是猜测,天下人皆以为杨阁老已一手遮天。诸藩心存顾忌,皇明记几乎垄断东南沿海市舶之利,钱财收了勋戚之心。他们虽然可能大多不明真相,却也不敢轻举妄动。这火星,从何而来?”
“大天官不是在督察李翔尸劾之案吗?”
沈远清眼中瞳仁收缩,毫不客气地盯着孟春:“岂能如此?”
“皇店官店,皇明记中认股,才占了勋戚各家几成之利?”孟春冷笑道,“南直隶、浙江、湖广、江西,这些膏腴之地才是诸多勋戚根本所在!百年以来,早已伱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在,天下都盼着有谁先出头。这火星,不会自己冒出来!”
说罢他看向了另一个一直沉默的年轻人:“其他的本府不敢说,将来此事若成,你郑家再复昔日盛景,不在话下!”
那年轻人抬头看他:“府尊既认为是陛下之意,此事如何能成?莫非再行靖难事?”
他说得直白,书房中一时沉默。
孟春过了一会才说道:“不必被参策一心之假象蒙蔽了。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陛下刚愎自负,很快就会自食其果。如今诸藩、勋戚、官绅尽皆心忧,还有实践学乱儒门。此信,诸位不妨一览。”
直接说皇帝刚愎自负,他这姿态是何等狂悖?
但一封信被他拿了出来,众人传阅之后全都满眼精光。
孟春盯着他们:“望日朝会,李翔纵能入宫,然能自绝于登闻鼓下,当值禁卫岂能脱罪?惠安伯既敢如此,自然早已有心成其事。如今又有衍圣公之书信,诸位当知,事非不可为。”
“惠安伯竟有如此决断?”
孟春笑了笑:“洪熙以来,惠安伯已历五代。如今惠安伯掌着五军营,就看大宗伯和大司寇要不要查到惠安伯头上了。陛下宫墙之外出此大事,也看陛下想不想查。只要想查,李翔遗孀乃惠安伯私女一事,明昆,你倒可以劝劝你祖父,为了脱罪便如实告知吧。”
那个姓郑的年轻人默默点了点头。
“太祖定下祖训,倒有不少原因是你郑家之功。”孟春收起笑容,“如今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