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往来便利,也不能像过去一样看待了。封皇子以为藩,制同中华,有何不可?”
他总结道:“虚君之制则万万不可!体制不同,何以能天下大同?”
从他嘴里听到体制二字,朱厚熜半晌没回过神来。
“这不妥。”朱厚熜说道,“若日本立的是这等榜样,其余诸藩惶惶不安,大明边疆隐忧不断。”
唐顺之有些古怪地看着他:“陛下大明军伍改制,兵甲改进从未懈怠,您对大明军力,只怕不如臣清楚吧?”
“你的意思是,谁不服,可以都打过去?”
朱厚熜心里也是有数的,他只是没想到唐顺之是个保守派,唐顺之觉得他太保守了。
是务实到已经不讲师出有名了吗?
唐顺之凛然道:“有天下大同之志,大明诸藩,尽该真正臣服!”
朱厚熜心情复杂地看着他:莫不是因为你将来要做军务总参,才变得这么鹰派?
事情真能这么顺利吗?
“应德,你心怀壮志,故而愿意在边陲十余年如一日。”朱厚熜开口道,“太宗昔年设交趾布政使司,就是因为贤臣大多不肯去那边陲之地,因此教化不得力,最终还是害民误国。”
人的问题才始终是最大的问题。
大明的军队推过去自然是不难的,但要让别人心甘情愿地活在大明的体系里,不给他们本地有实力的人一些地位和出路,大明有那么多贤才愿意过去吗?
唐顺之笑了起来:“正如臣所说,此陛下之功。如今陛下明谕天下,农工商皆国之本。直道、河运、海运,往来已经大为便利。历来轻视商人,盖因其奸猾贪婪,恐误国害民。然商人行走四方,却是最不畏路遥艰险的。既然商人日后沾惹重权会如何让众臣忧心不已,陛下在外藩该试的,是商人为官将如何才是。”
“”
朱厚熜这下是真的惊了。
唐顺之竟然看穿了将来这个时代里商人作为急先锋热衷于开拓殖民的本色,他的意思是,鼓动商人,去周围外藩实行被特别设计的资本主义制度?
说实在的,朱厚熜既然已经觉得大明实质上算是某种“农业资本主义”了,对此倒不抗拒。
也许只有大家都是对工商业、贸易都很重视的本质,那么整个大明主导的东方大市场才能更快地建立起来?
随之会发生的,自然是一整套东方的标准。
唐顺之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