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的印刷机,使得报刊、书籍越来越多。
明报的子刊在变多,各省也都有了自己的省报,但都是在明报行的体系之下。目前,报刊业并没有放开。
但书籍则不同。
诸多民间书局虽然必须要与刊刻司打交道,但乡试年年办、小中大学的新学制和如今大明取士渠道更多带起的向学之风,仍旧让书籍需求提升了很多。
简字确实让更多人能识得一些字了,印刷机推开后书籍刻印成本也在降低,因此图书业更加兴盛起来。
此时此刻,京城诸多书局内就不乏外国使臣带着银子来购书。
“掌柜的,这些书,能卖给这些蛮夷吗?”
一家店里,店小二惴惴不安地小声问掌柜。
“没事,礼交部发过文到店里了,可以卖。”掌柜嘿嘿笑着,“但是得让他们去兑银元!”
于是诸国使臣发现不论想买些什么,或者消费点什么,如今京城各种店都只认新钱。
他们带着的金银,并不能直接这么使用。
他们不知道是不是整个大明都已经如此,询问了一下礼交司的人才知道。
“也不是没人敢收,只要不怕牢狱之灾便行。”礼交部的官员笑眯眯地回答,“乱钱法可是大罪,罪可至族诛。这样吧,既然贵使和许多使臣都有这需要,本官这便行文大明银行,让他们带着铜宝银元宝票过来吧。再带上秤和老师傅,兑与你们。”
到了会同馆的大明银行经理不止带来了称重的秤,还带来了些玻璃造的瓶子和其他装了些物事的瓶瓶罐罐。
一边是崭新铸印的大明新钱,一边是他们带来的制式、成色不一的金银铜。
大明银行的老师傅把他们的金银丢到玻璃瓶里又倒了些不知名的液体进去分辨成色,哪怕他们说这些金银的成色实则如何如何,包括金祺在内的人也只能呆呆听着。
“皇明大学院的教授和钦安殿的陶真人早已奉旨测了足金、足银的轻重如何。”老师傅是有理有据的,“成色若不足,遇这些酸水、碱水自会有些变化。大明银行这一年多来过手的旧金银何止千万两,错不了。”
他们看着那精致的铜钱、银元和宝票,只听大明银行的经理笑着说:“往后与大明通商,到了市舶司和边市也是这般规矩。大明之内,只认大明新钱,面额有数、成色统一。诸位,要兑上多少,悉听尊便。”
很久之后,他带着好几个箱子在大明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