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
没有什么人是心甘情愿交出权力的,按自己现在的思路搞下去,等到大明初具了工商业基础之后,就要由他的子孙来面对新阶层向权力伸出的手。
那是他朱厚熜的子孙,就像刚才这样,真实又亲密地,在这个世界诞下的子孙。
朱厚熜轻叹一声:恐怕这才是比什么俺答更难解决的问题。
张晴荷柔柔地问了一句:“陛下心里有不痛快的事?可是妾身服侍不周?”
“没有,你是极好的。”朱厚熜回过神来,轻轻吻了吻她,然后看着她只是二十岁出头、姣好又熟透的面容气韵。
对张晴荷来说,后宫之中母以子为贵。她生下的是女儿,多年后在宫里自然会越过越难。
看,现在就有了外族进献年轻美貌的女子,朱厚熜又才二十出头。等他四五十岁了,宫里大概仍旧有源源不断的十八岁吧?
这么长的时间里,他又会有多少子女?
以国为重,以大明和华夏的未来为重,他应该对自己的欲望、亲情都克制。那样的话,对他和他的女人、子女来说,又是一种残忍。
矛盾果然是全面存在啊。
夜越来越深,朱厚熜一直难眠。
直到他想通了一件事:历史潮流浩浩汤汤,许多事是避免不了的。
也许他的子孙,也需要一本新的祖训了。
把这件事情的解决,寄希望于教育吧。
十二月初一,朔日。
清晨天还没亮,张孚敬早早地就起了床。
“父亲!”
他的三个儿子也已经起床,在他父亲卧房外的花厅中齐齐下跪,眼睛很亮,嘴角都是喜意:“儿子拜见父亲。”
“搞这些做什么?”张孚敬虽然训斥着,但嘴角也有笑意,“老大好生在明报行办差,你们二人既早起了,还不如去读书。”
“今日是父亲以国务上朝的日子,儿子们岂能不恭贺?”
虽然早就知道了他们的父亲将位列国务殿的消息,但今天是不一样的。
张孚敬把目光放到了一旁的新官服上,它们整整齐齐地放在几个盘子上。
新国务,从一品。总理国务大臣和从一品新国务满九年者,都是正一品。
从高中探花授职正六品观政户部开始,到现在成为从一品的国务大臣,张孚敬只用了八年多,就走完了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走不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