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俞大猷已经在那里仅凭两千余部卒,堵住了那报来的近万大军四日。
而刘铠一如既往,仍呆在堡中。
他佩服俞大猷,但口中的“好好好”却是因为自己能苟住更长时间了。
刘铠希望俞大猷守得越久越好。
“参将,咱们当真不去增援吗?”
“军令未至,你急什么?”刘铠一声暴喝,“平虏、井坪、朔州,才是往大同去的门户!如今套虏大举进犯,只要这三城仍在,套虏便不敢深入。套虏佯攻杀虎口和偏头关,如今却又有近万大军突袭迎恩堡杀进来,焉知不知另有伏兵?我若去援,井坪空虚,这座门户破了,谁来负责?”
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这井坪距离大同足有近三百里,而如今御驾亲征,诸边遇敌,大同西路这边怎么布置,也不是郭勋一个人能说了算的。
刘铠觉得自己能再以军令为由拖两天。
但军令这一天就到了,刘铠先是神色一变,听完军令之后又两眼冒光。
“都听清楚了?平虏卫正在来源,说明井坪乃重中之重!总兵军令,我们最多再守井坪八日,还有更多大军来援。快去马邑,让李鉴率兵先到朔州,再押着粮草来井坪!”
军令说的是守井坪,可没说要出城增援俞大猷,与鞑子在野外拼杀。
刘铠感动地说道:“俞将军为迟缓虏骑进犯速度,在黄崖山力拒虏骑。此战若胜,本将必奏明朝廷,叙其不世之功!”
“”
听到他这话的都是亲信心腹,虽然人人心情复杂,但都希望俞大猷能再守久一点,战至最后一人。
在攻破迎恩堡之后,衮必里克有两条路可以去井坪。
一条是从迎恩堡往东南,那条路更好走,也可以绕开阻虎、乃河二堡。另一条,则是沿着群山间的谷底,破了阻虎、乃河二堡,从井坪西面山上俯攻井坪。打下井坪再往东南走,就出了群山了。
选更不易行军的这条路线,是因为只要阻虎、乃河二堡一破,在这里留下数百人,就能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断了从大同方向增援偏头关的路,二是不担心有明军从偏关河这个方向绕过来断自己后路。
更好走的那条路,撤出去的时候不也更方便吗?
况且集中全力先攻破两个小堡,大同明军也来不及增援。
黄崖山所在的位置,偏关河在这里绕了一个几乎九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