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镇这里,有的人在向更安全的地方避祸,也有人在奔赴疆场。
暂时搁笔从戎的杨博走到了宁武关时,才看到终于送到这里的那份明报特刊。
他不禁望向了东面,眼里有着难掩的赞叹和震撼——严世蕃口中的嘉靖三大奇才之一,是能看懂许多东西的。
再往北行到阳方,又看到第二份特刊。
这一回,更加震动,同时也有了担忧:御驾已于二十四日上午离京,天子亲往宣府。
御驾亲征,实在过于触动大明有识之士的神经。
若败,难以想象。
唯如此,才需要更多人,协力抗敌!
杨博加快了脚步。
因为官途坎坷、早早致仕,兵部曾被严世蕃点评为嘉靖朝三大奇才的唐顺之人在怀来,他有两千标兵,更有三千伪装成工人仍然在怀来挥洒汗水做着苦工的青壮,可现在不是他出场的时候。
但他召来了几个人,其中有三人来自严世蕃同样点评过的天下十七富豪之中的三家,他们和其他人一样,都是山西和北直隶派到怀来参与他军械园督造材料采买转运的管事。
如今这三家还不算有后来那么富,因为王家的王崇古还只有十二岁。
可他们仍算颇有家资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唐顺之只重复了一下,“其一,回去告诉伱们的家主,临战不可哄抬物价。其二,宣大不会丢,不要想着迁居京城或浙江,搞得人心惶惶。其三,本抚已接到旨意,获准向边镇富商大户发卖临时国债。”
“国债?”
唐顺之点了点头:“一年为期,有利息。”
大家面面相觑:要大家捐钱就直说嘛。
这国债,还当真指望朝廷还?
唐顺之却很严肃:“不只有利益,此战若胜,还会有诸多收获,也可分润。”
这个大家就更不信了。分润不分润是一回事,关键问题是,不大败就好了,能胜?
“陛下已御驾亲征,杨总参和京营大军正在赶来的路上。鞑子如此兴师动众,不会在寻常寨堡徒耗兵力。陛下御驾亲征,便是更加减少鞑子力攻宣大诸寨堡折损兵力的可能。你们各家当此时,都是避居城堡之中吧?王督台和郭总兵已下令,宣大首要任务是稳守寨堡。京营大军来了宣府,岂能都躲进寨堡?陛下这是给鞑子大军一个在野外击溃我大明王师的机会。”
大家听得心惊胆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