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兄上书,我也会追随,此刻陛下尚在犹豫之间,不知道将政务交给谁负责,只要咱们仔细劝说,未必不能成功。”
这两位达成了一致,整个文官体系,全都运作起来。
除了战损状态的兵部和工部,其他四部,加上督察院,大理寺,鸿胪寺,全都打着积极建言献策的目的,话里话外劝说朱棣,不要弄内阁,现有的各部衙门足够了,只要大家伙在通政司讨论一下,也就可以了。
他们的举动很快又惊动了另外一些人,那就是翰林院,国子监,詹事府,还有六科廊……没错,这些衙门是传统的清水衙门,品级低,权力小,日子苦。
还没有晋升的出路。
朱棣从词臣当中挑选人员,进入内阁,辅政天子。
毫无疑问,是他们最好的一条晋升途径。
万万不可让六部得逞。
别看这帮人品级低,但胜在数量多。
比如翰林院检讨胡俨就直接指出,如果按照吏部的提议,等于将通政司变为政事堂,六部尚书就是两宋的同平章事,靠着旬会的方式,形成了事实上的群相制。
等于违背祖制,万不可答应。
他这一上书,顿时引来了无数的附和。
徐景昌每天就在通政司,乐颠颠看着争吵的奏疏,一堆支持蹇义,一堆支持胡俨,双方你来我往,简直妙不可言。
“吵架好,越吵越好玩。统统都送给陛下,让陛下发愁去吧。”
徐景昌翘着二郎腿,俨然当朝第一乐子人。
你们不斗,我哪来的戏看?
“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
他还哼唱开了。
正在徐景昌高兴的时候,姚广孝来了。
徐景昌也不意外,“大师是又想素斋了?我心情好,不用您老干什么,我请客。”
姚广孝点头,这一次足足弄了十八个菜,摆了满满一桌子。
“徐通政,你不用老衲干什么,老衲倒是要告诉你一件好事。”
“什么好事?”徐景昌不解道。
姚广孝笑道:“是这样的,大殿下在北平发来了一份奏疏,追思舅父,请求陛下加恩,让你继承武阳侯的爵位。”
袭爵了?
徐景昌就是一愣,自己有官职在身啊!
难道可以回家了?
姚广孝夹着一块排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