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义和夏原吉带头,文官一起跟进,武将这边却也没法沉默,朱能向前一步,高呼吾皇圣明,到了最后,淇国公丘福,也不得不弯下了腰,跟着呐喊。
只是心中的怒火,也同样疯狂奔涌。
徐景昌,你这个小崽子,咱们的账记下了。
别看你的背景雄厚,但你就是个十五六岁的毛孩子,早晚我会找到机会,让你倒霉的!
丘福憋着坏,想要找徐景昌的麻烦,可朱棣已经没有兴趣在这件事情上纠缠了,此刻的他,处于一种极度亢奋的状态,仿佛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一样。
过去的四年间,朱棣以北平一隅之地,抗衡建文的百万大军,终于靖难成功,登上了龙椅。在这段时间里,他想的只是怎么活下来,如何击败敌人。
胜利或者死亡,没有第三条路!
幸运的是,他终于赢了,顺利坐上了龙椅。
但是那么多朝臣反对他,尤其是永乐年号的事情,让朱棣意识到他距离君临天下,万众归心,还有很长很长的距离。
年号这事,成了朱棣心中的一根刺儿。
他虽然没有下旨更改,但却是如鲠在喉,如芒刺背。他迫切需要向天下证明,他朱棣是最优秀的帝王,必须要有大的作为,超越父皇的功业,把大明江山推到新的境界……
朱棣只觉得有一股火焰,在心中燃烧。
英雄壮志,帝王雄心。
朱棣越想越激动,他猛地扭头,“朱高煦。”
“儿臣在。”朱高煦连忙躬身答应。
“你留在这里,安抚朵颜三卫的将士兵丁,不许斗殴,更不许扰乱百姓安宁,不然严惩不贷。”
朱高煦乖乖答应,“请父皇放心。”
朱棣点头,随即对文武众臣道:“你们都随朕回宫,商议要事。”
众臣随着朱棣回宫,蹇义和夏原吉也都骑上了马,他们跟在徐景昌的身边,胖乎乎的夏原吉眯着眼睛,笑眯眯道:“徐通政真是伶牙俐齿,思维敏捷。你这番高论,说动了陛下,实在是少年英雄啊!”
蹇义也笑道:“确实,淇国公虽然身为武将,却想着息事宁人,远不如徐通政的气魄,好,真是好!”
徐景昌翻了翻眼皮,对这两位父亲推荐的重臣,并不以为然。
你当我不明白?你们俩才不是因为我爹的提携,就跑来拍我的马屁。分明是看出了我的本事,觉得可以拉着我对付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