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可怜兮兮地看向慧明帝,“陛下臣失言了,还请陛下责罚。”
慧明帝剜他一眼挥手让他退下,他所言的何曾不是他心底的阴暗面,若能就此揭过,谁不想在自己的错误上装聋作哑。
但作为帝王,越是小事越不能堂而皇之,那会成为天下的笑柄。
“陛下,古往今来,哪怕是先贤大儒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更何况董家之事乃他人精心设计,想不受蒙蔽都难,就算现在能遮掩过去,日后也难堵悠悠众口。与其让此事成为他日史官们笔下圣上的污点,不如陛下亲自将这个可能杜绝,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谁又知道此事做了不是褒大于贬,谁不愿意效忠一位心能容人腹有乾坤的君主?”
这番话既阐明了利害关系又拔高了立意,进退有度也不锋利,慧明帝真真全听进去。
秦太傅作为慧明帝的老师说这番话并不逾越,在作为当朝太傅之前,他的身份更应该是皇帝老师,时刻提醒皇帝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而不是跟那些庸臣一样只会阿谀奉承说皇帝爱听的话。
况且慧明帝并非昏君,他不希望这样一位把江山社稷看得无比重要的君王最后毁在史官的笔下。
慧明帝舒展眉间愁意,秦老说的这些他何尝不知,虽然当众表述有些落天家颜面,可这时候落了面子办了事讨得万民敬仰爱戴总比日后遭人唾弃的好,秦太傅深知文人的笔和嘴不比战场上的刀和剑弱。
他看向其他官员,“你们呢,作何想法?”
“陛下,臣还是觉得不妥,还一个董家的清白说起来容易,可当初南境之事牵扯了数十位将领革职,若还了董家清白是不是就得连带那些人一起恢复,若这些人中有人心中有怨,借复起报复大梁,那岂不是自找麻烦?明明此事到此结束局势稳定,为何非要打破平衡?”又有官员辩解道。
顾承允率先站到秦太傅身后,“这位大人似乎把我们武将的心胸想得太狭隘了些,倘若我是当初因董家之事被革职的武将,能被今上重新认可且任职那是我无上的荣耀,何来报复一说?况且董家男儿作为曾让南齐望而却步的雄兵猛将就算死也该轰轰烈烈死在战场上,而不是陨落在沟渠中,如若这样的忠臣良将在水落石出后还要背负骂名,那才会让其他武将忧心。”
林鸿宝将军此时也站出来,“是啊陛下,若武将有冤无处诉,那谁还敢上阵杀敌为国效忠?谁还敢将家眷至于京中去前线赴死?你们去吗?陛下此举看似还董家清白,其实是给天下武将定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