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确实不是李聿恒的亲弟弟,甚至是连庶出都不是,只是父亲好朋友的儿子。
这点从两的名字就能看出来,亲兄弟哪儿会说取名字差这么多。
李聿恒更是出身富贵家,家里头父亲经商,是蓟州城里头数一数二的富商,早些年的时候李聿恒的生活别提有多自和快活了。
然而好景不长,父亲有一次行商的时候不心得罪了不该得罪的,此惹下了倾门之祸,就连帮忙奔走的好友都此受了牵连。
两户家拼尽全力,也就只将各自的孩子保全了下来。
从此,十七岁的李聿恒就带着父亲好友的儿子开始了流亡的生活,为了躲避追杀,李聿恒更是将自家的杨字,和父亲好友家的胡字统统改成了一个陌生的李字。
靠着父亲当初留下的脉,这才上京城里头勉强重新上了户籍,和年仅十岁的李俊算成了旁眼里头的亲兄弟。
然而灭门之祸发生的时候,李聿恒已经十七岁了,如此深仇大恨他又岂能忘记?
流浪的两年间李聿恒几乎是想尽了一切的办法,他甚至动了练武的念头,只把狗官杀了,他就不亏。
无奈十七岁的他早已经错过了最佳的习武时机,就算再努力也就能拿个中上水平,根本就冲不进府衙。
至于说读书,不是都能读出名堂的,科举三年一次,还经历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整整四个阶段,哪怕考上了状元,也从微末官开始做起,然后再慢慢往上升迁,普通根本就没有办法从么多中脱颖而出。
最终,李聿恒将目光对准了行伍。
如果说有什么地方升迁最快,就非从军莫属了,更何况狗官是文官,手伸不到武将这里,军营对李聿恒来说更是一把绝佳的保护伞。
于是李聿恒就义无反顾的报名参加了黑甲卫,他之以会这么拼命,也是为想报灭门的血海深仇。..ćőm
只是让李聿恒没有想到的是,随着当今圣上位时间越长,治理国家的手段越发的严明,兢兢业业、勤耕不辍之下,周遭的乱象渐渐就销声匿迹了。
没有么多的乱象,自然就没有么多的功绩,李聿恒就升不上。
整整三年过,李聿恒就勉强得了个九品的仁勇校尉罢了。
按照这个速度下,李聿恒自觉自己这辈子是报不了仇了,走投无路之下,他就只能另外想法子。
这么多年夜夜的折磨,使得李聿恒濒临疯狂的边缘。李聿恒如今已经什么都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