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的打算,毕竟海口县令即便以类似发配的方式被赶到琼州府,还能做个最繁华港口的县令,足见在朝廷内部,是有人愿意照拂他的,也是这厮敢于胆大包天的根源!
为了争夺前来琼州府处理那海口县令的机会,朝廷内部也是经过一些小小的争斗的,只不过李大人没想到,自己刚到海口,就被对方给扣押了,哪怕说明白了,自己是某某大人派来,想办法保全对方的。
可是眼下,海口县令没有通过任何审判,直接被赵亨义在码头上砍掉了脑袋,整个事情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
首先自然是李大人被上官嘱托的任务泡汤了,不过这本没什么关隘,毕竟李大人离京之前,海口县令勾结倭寇的事情还没爆出来。
倒也不是这些大燕国的官儿们真的嫉恶如仇,而是那海口县令还没有重要到,连这等抄家灭族的罪名都需要大家帮忙遮掩的程度。
换成那在乱军之中失踪的陈永忠陈伯爷,怕是他给倭寇做狗,朝廷上下也会想尽办法为他脱罪……谁让他是陈妃的亲弟弟,当今官家的小舅子呢!
但是勾结倭寇这等事,放在海口县令身上,就是抄家灭族的大罪,李大人绝对不会保他,更不会为他脱罪,他相信,即便临行前对自己有所嘱托的那位上官必然也是一样的态度。
可是,那县令不该死在赵亨义的手里,更不该死的那么潦草!
这已经是大燕国立朝三百年以来,文官集团最为担心的事情了,赵亨义他踩到红线了!
此前有传闻,七品文官阵斩三品武将,那是瞎扯,没有的事,这一点,李大人十分清楚。
因为,他就是那个七品文官!
当时,他只是在兵部外面,当着所有官吏的面,抽了一个三品武将的耳光而已。
随后,他非但没事,反而受到上官赏识,认为他为人刚直,这才速度飞快的得到提拔。
如今,竟然有武将都算不上是的团练使,当着他的面,动用私刑砍掉了一个县令的脑袋,这让刚直的李大人,如何能够做到坦然处之?
这等跋扈的武人,定然要一棍子砸死才行啊!
留着肯定是祸患,早晚要造反的!
可是看到刘允之写的奏折,李大人悟了!
这赵亨义,暂时动不得!
此人行事颇有章法,虽然当众斩杀了一县县令,但是,按照朝廷当初下发的允许地方士绅筹备团练的公文来看,还真挑不出太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