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放开手脚,直接将九花玉露的产量提上来,一定离广州城如此之近,单单为了采买九花玉露的客商,都需要专门修建临时的住所安置。
九花玉露的产量并非是不受控制,而是原本将仅仅江陵城一地的市场,扩大了许多倍而已。
在粮食产量真正得到最大提升之前,以高度酒作为原料的九花玉露必然不可能不加以限制,赵亨义和手下一帮人也是在动态之中寻求平衡。
而深受市场好评,制造难度更低,利润更高的银镜生意,却是在做到保密的同时全力开工!
反倒是透明的玻璃制品,则严禁生产,除了几个老匠人每日里烧一些玻璃用来磨练手艺之外,再无任何成品面世或者销售。
这个是未来极长的一段时间内,赵亨义用来敛财的大杀器,绝不会因为短时间内的利益,自废武功。
银镜比之九花玉露生产效率更高,而商品的效果也更加直观,甚至在销售的过程中,商家完全可以放心大胆的向所有的客户展示,而不像九花玉露,每每展示一次都足够让商家心疼半宿。
巴掌大小的常规款,赵亨义是放开了供应,把港口城市当成自己的销售地,完全不用担心产能过剩的问题。
相反的,因为商家已经摸清楚了规律,知道这银镜的产量,远超九花玉露,所以直接派人常驻三亚湾争夺货源的人,比九花玉露作坊那边还多。
但是大块儿的银镜则直接采取类似竞拍的模式销售,并无固定的价格,卖多少银子全看在场的商户看付出多少价格。
这两个做法都有专人管理,因为需要保密的缘故,即便放开了手脚,产量也不可能满足所有的需求。
想要如后世那样,把产品卖的大街小巷都是,还需要工业化进程彻底完成才行。
而九花玉露和银镜作坊自身的特性决定了,消耗不了太多的人手,更不可能像纺织作坊那样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眼下处处缺人的境况倒也没什么,但是一旦等到三亚湾基地彻底成型,局面彻底稳定下来,就需要有密集型的产业,提供足够多的就业岗位来支撑赵亨义的蓝图。
纺织作坊并不适合眼下的三亚湾,大燕国行销海外的拳头产品是丝绸,不是榆树湾生产的粗布,同时,丝绸产业如今发展的已经极为成熟,即便赵亨义愿意,也会因为地理位置产业集群等等原因,竞争不过其他商家。
贸然尝试,丝绸作坊必然要沦为不断补贴的鸡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