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急匆匆离去的府尹大人的背影,赵亨义莫名想起了自己前世见过的那些招商引资的地方管理者,想要实实在在为治下的百姓做些好事,并不容易。
只不过,赵亨义这样的大财东和后世落地的商人不同,他处在绝对的强势地位,即便是宁波这些商行,此前也不是没闹出过乱子。
只是榆树湾出来的人,一个个只听赵亨义的,他们先期来的人,几乎全都是精悍的老卒,又是洒银子的恩主,任何有古怪想法的家伙,都会被踢走。
留下来的人都是识相的,东家仁慈,不代表软弱好欺,不管是做事的工匠、民夫,还是各个商行派来的管事,但凡有不听话的,都不会有好下场。
说白了,就是赵亨义深谙人的心思,穷苦出身,并不代表善良。
整个三亚湾发生的事情,在特定的范围之内早已传开,赵亨义以及琼州团练的来历,自然也被有心人扒了出来。
在还无法做到自给自足的时期,每日里,整个三亚湾消耗的粮食就是一笔惊人的数字,更何况,即便是工钱最少的民夫,在伙食上,赵亨义这帮人都不愿意糊弄,已经让不少人暗地里猜测,这位苍梧县男究竟有多少身家?
在其他人眼中,别说是来做工的民夫、工匠了,即便是自家的奴仆、家丁,也不用在吃食上如此的铺张浪费!
就是铺张浪费,赵亨义让人吃饱肚子的行为,在其他人眼中,就是铺张浪费!
这样的观点,并非只有那些商人、大户们才有,就连在三亚湾做工的工匠、民夫自己也是这般认为的。
对于这种把东家当做冤大头的论调,团练上下自然不满,可东家自己都不在乎,旁人说破了嘴皮又能如何?
赵亨义只对如今负责整个三亚湾后勤的喜宁说过,让所有人都有一个认知,那就是我赵亨义人傻钱多,速来!
已经抱着书稿研究揣摩好些日子的喜宁,对于自己这姐夫的念头心知肚明,当下提出自己的想法,大同理论实施,当从流民垦荒开始!
实际上,赵亨义捣鼓出来的大同理论有两种说辞,一种针对的是读过书的有些见识的人,另一种,则是针对目不识丁的普通百姓。
被迁徙到三亚湾的流民,犹如无根之水,原本的户籍对他们的约束早已降到最低,甚至许多人已经不在乎成为黑户了。
之所以愿意来琼州这么远的地方,就是为了求一口饭吃,求一条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