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银镜的关系,还能借助到,便是威武侯府的面皮,也多少有人肯买账,若当真去了广州成,怕是真的要重头开始了。
对于给赵亨义卖命,宋三是毫无怨言的。
这位老管家心里清楚,自己给赵爵爷卖命,实际上就是给自家伯爷卖命。
别看宋应安如今罢免了爵位,可谁瞧见,也得恭恭敬敬的称呼一声伯爷。
这其中自然有威武侯的面皮,可实际上,却是朝廷对于宋应安最终的处理态度暧昧不明,人是近乎发配一般撵去了琼州,但此前咄咄逼人的陈妃一系,眼下又不再发表新的看法。
加上如今名声越发大的赵亨义死死护住他这个兄长,是以,对于宋应安,各方势力全都有意的保持了距离,不帮忙,但也绝不轻易落井下石。
能够有眼下的状况,已经是老天开眼了,即便威武侯舍得花费巨大的代价,也绝不可能这么快就走通陈妃的门路,让宋应安落得一个还算逍遥的境遇。
这一切全都是赵亨义使出浑身解数折腾出来的,作为宋应安最贴心的家人,宋三心中的感激是实实在在的,为赵爵爷奔走办事,那也是尽心尽力。
更何况,自家伯爷如今人就在三亚湾,宋三做事怎么可能不兢兢业业?
赵亨义前往三亚湾的行程也快临近了,这些日子,他要统计哪些人留在榆树湾,那些人需要跟着他背井离乡。
不论是留下来的人还是跟着他一起前往琼州的人,在未来极长的时间内,都不会太过轻省。
能够做事的人,将会脱颖而出,跟不上脚步的人,自然就会被淘汰。
这没什么可说的,当激烈的变革到来的时候,勇往直前的人身边总是在多出新的伙伴的同时,不断有人掉队,习惯就好。
吴老六被留下来了,他必须带着留下的狩猎队成员看顾好榆树湾的产业,他把儿子塞进了前往琼州的队伍。
周永林把妻子女儿安置在榆树湾,自己却选择跟随赵亨义的脚步,前往人人谈之色变的琼州府,他觉得,那里是试验大同理论的好地方,本乡本土,他下不去手……
老村长和一众管事,大多也都留在了榆树湾,人一上了年纪,就没什么冲劲了,不愿意离开乡土也是人之常情,倒是各家犹如缴纳投名状一般,都有子侄加入前往琼州的队伍。
断崖山的纺织作坊里,许多女人已经找到了新的归宿,和当初赵亨义把她们刚从山贼手中解救出来时那副绝望的样子早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