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的,谁也不能指望着周边的县区年年月月都遭灾呀!
等到这些流民返回自己的家园时,大量的田地又该租给谁呢?作坊中的活计又该让谁来做呢?
让那些大户们和赵亨义一样善待来做工的人,给出高昂的待遇,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在榆树湾做工,不论白天晚上,都能在下了工之后免费去食堂吃饱肚皮,每日里还有不菲的工钱可拿,在那些大户眼中,这哪里是请人做工啊,分明是把那些草芥一般的百姓当成菩萨来供养!
让那些大户们照着榆树湾的待遇来做,简直就是在他们身上挖肉,绝对不可能!
在操演之后,赵亨义开始专心构架整个团练队伍。
近三百人的护卫队自然全部编入团练之中,名为第一大队。
已经发展成500多人的庞大队伍的狩猎队,也编进了团练之中,名为第二大队。
那些狩猎队的候补,多半是些更加年轻的后生,他们在榆树湾做工,闲暇时会参加训练,为的自然是有一天能够成为收入更高,待遇更好的狩猎队队员或者护卫队队员。
这些人中也挑选出了一批拔尖儿的人才,一并编入了团练,算是第三大队。
这些名头都是官面文章,实际上身处其中的人并未察觉到整个团体和之前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还是一样的升降级制度,还是一样辛苦的操练,还是一样严苛的考核,唯一的改变,就是大家伙的工钱又涨了!
此时的榆树湾团练,在忠诚程度上来说,不比那些豪门大户从小培养的家生子家丁差。
至于战斗力,那就更加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赵亨义结合自己上辈子的见识,对手下的这支武装力量一直采取的是军官养成制度。
一旦有需要,一旦有合适的兵源,榆树湾的团练队伍就可以迅速的将新兵吸纳、同化,从而在人数上和实力上同时膨胀数倍!
一开始这么做,赵亨义及仅是出于自保的目的,当然,也和他的手段就这么多有很大的关系。
毕竟上一世赵亨义并非专业的军人出身,能够知道的练兵的法子就那么多,手下有一支队伍,自然要把这些法子一股脑的全都塞进去。
只不过赵亨义也没料到,朝廷竟然会因为武备崩坏,凭借官军无法将突入腹地的蛮人驱逐出去,不得已开了团练的口子。
这让赵亨义以此前所做的一切,自然而然的透露出